根号艺术收藏

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公司

  1.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涌现了许多能工巧匠,有许多伟大的发明。除了四***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外,还有许多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使世人深深感到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下面带大家介绍几个比较突出的发明。

一、象牙

这个象牙席在民间流传很少,因为它是非常奢侈的发明,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它整体是用象牙造成,夏天睡在这样的凉席上可以赶走酷夏的炎热,舒服无比,据说慈禧非常喜欢这个凉席,到了夏天每天都要睡在上面,甚至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候,慈禧西逃都要带着这个凉席,可见它避暑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这个象牙席制作起来比较残忍,通体用的都是象牙,而且并不是每一颗象牙都能使用,选取的是象牙材料最好的部分,做这样一个象牙席,可能需要几头大象的象牙才能完成,所以它的造价非常昂贵,甚至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至今象牙席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这也是一件好事,这对保护象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木甲艺伶

这个木甲艺伶的制作者偃师,是周穆王时期的一位能工巧匠。相传有一次周穆王去昆仑山打猎,回来的时候途经巴蜀一带遇到一位神秘的匠人,这位匠人就是偃师,他身边还站着一位全身涂满五颜六色的奇怪人物。周穆王看了以后就问这是谁呢,偃师说这是他自己用木头做的一个木偶,他让这个木偶为周穆王表演,一举一动都象***一样,最后甚至还朝着周穆王的妃嫔眨眨眼睛,周穆王看了大怒说,“这明明是个***,怎么会是木偶呢”,偃师怕周穆王误会,赶紧把木偶拆开给他看。周穆王一看果然是***的,偃师又把他它重新装回,又栩栩如生像个***一样,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木甲术。

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惜的是偃师死后,木甲术便失传了,虽然后来公输般也发明过会动会跑的机关人,墨子也曾发明过可以连飞三天的纸鸢,还有可以自由移动的机关屋,但是这些与木甲术相比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三、鲁班枕

鲁班枕也叫瞎掰,据说是2600年鲁班发明,设计的非常巧妙,上面还绘制了各种图案,寓意也非常丰富。把它打开的时候可以当板凳用,睡觉的时候又可以当枕头。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据说“一锯下去,两个面应相互蕴合,天衣无缝,或是一凿下去,一举两得。既是卯又是榫,看似其一,关乎其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连”。

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盘龙区装置艺术展览策划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鲁班枕虽小,其中的技艺却非常复杂,它体现了阴阳结合,动静结合的道理,体现了我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纵观五千年悠悠历史,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聪明智士辈出,发明创造了许多巧夺天工之物,那么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四***明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巧夺天工发明呢?

被中香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之中:“于是寝具既陈,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裀褥重陈,角枕横施。”而汉代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卷上也有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满灯……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也有三层的)。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用同样方式,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香料也不会洒出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现代机械的陀螺仪原理,比西方的类似发明早了1000多年。

彩绘雁鱼铜灯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雁鱼铜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更为精妙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

雁鱼铜灯的雁,就是其环保结构的主体。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都是中空且相通的。当灯火在鱼身内点燃后,烟雾和废气便会随着雁颈上升,并导入雁体之中。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在点燃雁鱼铜灯之前,还会在灯的体腔,也就是大雁的肚子里放入一些水。这样一来,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进入雁体后,经过水的稀释作用,减少了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和造成烟味,这样就实现了铜灯的环保功效。

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就曾出土了青铜制的冰鉴,令当时的考古人员颇为惊叹,因为它有着类似于现代冰箱和空调的作用。

冰鉴多为木制或青铜制作,使用前先往冰鉴中放入冰块,再放置食物,就能够起到冰箱的作用。冰鉴的顶部有盖板,上面开有双钱孔,既是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口,散发出的冷气可以使得室内凉爽,起到类似于现代空调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台冰箱诞生于1913年,战国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只能说古人的智慧真是无敌。

1992年5月在扬州市西北8公里的祁江县甘泉乡(今邗江区甘泉县)顺利清理了一座东汉早期的砖室墓,从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卡尺。

此青铜卡尺相传为新朝皇帝王莽所发明,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等部件构成,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可以循着导槽左右移动,与现代的游标卡尺原理相同,却比西方国家早了1600多年。东汉青铜卡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数学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实例,弥足珍贵。

除了以上几种巧夺天工的发明外,中国古代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发明创造不计其数,其中还有很多都已失传,或是只有史书记载而未得到考证,诸如:鲁班的木鸢、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等等。现代的科技发展远超古代,但我们仍需要虚心向古人的智慧学习,并且要将其发明创新精神传承下去,如此才能繁荣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793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