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解读、理解艺术家的作品?
分三点来回答:
1、从总体来说,我们要用一种文化包容的态度,用赞赏文化多样性的眼光看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文化多样性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这些艺术作品不太好比较,也没有可比性,只存在因为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我们要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眼光,去欣赏大自然创造的艺术作品和东西方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才能较好的理解这种作品,有的艺术作品有作者,有的没有作者,它们仍然很美。如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据说是按武泽天的长像雕刻的,作者是谁,无人知晓,但她代表了东西雕塑艺术。
2、从具体来讲,要了解一些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背景等才能较好的理解和解读作品本身。在古代东西方文化很少交流,差异性很大,如中国的诗书画艺术作品西方人着不懂,西方的裸体艺术,中国人会很讨厌,在说中国的官府也不给看,它不符合中国的审美标准。近现代的情况就不同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流,文化差异性在缩小,现在的中国人如果不学素描技术是考不上美术学院的。
3、从我们自身讲,要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没有艺术素养的人分不清美与不美,他们的生活只有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件艺术品时,首先是对透过艺术品所获取的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进行评价。这个评价针对的是艺术本身,而不是艺术品的价格。对于真正“有水平”的欣赏者来说,是从来不考虑出自谁的作品。
更进一步是“再创作美”,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在艺术欣赏中,我们不该是被动的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应该主动的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理解、联想和想象,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在欣赏中把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相结合,才能知道他是美的,才能知道他为什么是美的?
再进一步来讲,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品的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也可以认识自己。
例如梅兰芳在太原晋祠的圣母殿看到了阴阳脸侍女像,引发了他内在的能量,影响了他后面的作品和人生。
我一直认为:“作品是作者灵魂的延伸。”我也一直秉持这个思想在创作。从这一点来看,作品是可以和作者关联的,我们可以透过作品感受连接到作者的能量和创作的能量,甚至是创作背后的能量。灵魂只能与灵魂对话,我们只有让灵魂去碰撞,你才能遇见真正的自己。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这个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涵以及他对某个观点的主观思考以及所运用的视觉阐释。既要有艺术性,更要有思想性,还得要有很好的表现技巧。能够恰到好处的,把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思考传达给观众,力求达到打动观众的心灵,在不依赖任何人用语言解释的前提下读懂这件作品。
其次,从审美角度上看,一定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如果这件作品的表达主题是针对小众专业精英层面的某些思考,一定要在思想深度,维度上下工夫。
再其次无论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其思想性最为重要,技巧次之。
弄清楚了这些个关系,要看懂 ,读懂一件艺术作品就很容易。至于需要了解艺术家个人生平,以及他创作这件作品的年代背景,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性,因为那是艺术史研究人员需要做的工作。
通过阅读、欣赏、鉴赏、评论、批评等方式。请查阅本′人2018-10-14目发布《艺术家的评定标准到底是什么?…》,时间有限,不再重复。请谅!🙏🙏🙏🍀🍀🌹🌹🍁🍁🍁🌻🌻🌻🌹
如何理解艺术家的作品?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我们现在很多人习惯于标准答案这样的提法,总是想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作者的真实想法或意图,了解作者创作的动机,明白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怎样的内涵。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只是面对艺术品,在一切充满着主观能动性的事物上想要找寻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能是一无所得。
一件作品,尤其是优秀的作品,第二作者,即读者,更为重要。
读者的理解是使作品成为优秀作品还是二流作品的最直接因素,一部作品创作出来,只是完成了作者对自己思维的重新整理再现,如果不经过读者的阅读取舍,作品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是没办法表现出来的。
对于读者,也需要你有相当的能力才可以理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广泛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审美能力,这两点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淀,如果一个读者缺乏足够的文化修养,他很难发现作品所蕴含的时代内涵与人文内涵;如果一个读者缺乏足够的艺术修养,那么同样的,对于一种特定艺术的理解缺乏足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