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艺术家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只继承传统,你怎么看?
谢邀!我不太赞同这种观点,因为所有的艺术家都不可能背离传承,没有丰厚的历史知识的传承就不可能诞生精妙绝伦的《红楼梦》,就是写《新白娘子***》的人,如果没有《白蛇传》为蓝本肯定写不出“***”来,其他艺术家也是一样,没有继承,没有传统,他(她)们的作品只能是凭空臆造,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所以,主张“艺术家应该与时俱进”并无可厚非,但非要让他们放下“继承和传承”就大错而特错了。“与时俱进”是说人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要随时就势,要不断革新创造,艺术家要在新的形势下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来,而不是“***”和“阻断”历史,更不是放弃传统数典忘祖。“与时俱进”一词最早出现于1910年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中国***学史》一书,书中抨击了当时的文化界“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的局面,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文化界要与时俱进,是说作家要批判的继承和利用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使之成为自己的文化素材,从而推陈出新,创作出时代新篇章。
我认为是对的。
什么事物都是发展的,都是在运动和变化的。我们都是唯物主义,尊重自然法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艺术也是一样,继承传统,逐步发展完善。哪个时代,有哪个时代的烙印。哪年代有哪个年代的特点。
每个年代的审美观点也在变化,艺术当然也要随之增添新内容,去完善它。
我觉得,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并不矛盾,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与时俱进,二者是相向而行的。
一般来讲,能成为传统艺术的,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被人们认可的文化艺术之精华。传统艺术并非一开始就是传统的,起初它也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比如古典主义写实油画,是在继承蛋彩画这一传统绘画基础上根据绘画艺术发展需求和油画特性而探索产生的。若干年后,古典主义写实油画成为传统,与时俱进的印象主义油画抽象主义油画产生,但古典主义写实油画并没有被遗忘和丢弃,仍在继续发展,而且现在又兴起了超写实油画,等等。
毋庸置疑,艺术家应该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反映时代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但是,与时俱进并不是脱离传统,放弃传统,而是积极探索时代与传统的对接点,进而发展创新。比如中国画,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绘画艺术,在现时代,无论怎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怎么对国画改良,传统国画的笔墨精髓和注重文化底蕴内涵的特点都是不能丢的。丢了,也就不是中国画了。
话有两面,继承传统也重要,与时俱进也重要。
艺术不同于生活,思想,穿着,饮食等,很多传统确实需要继承延续,因为有些艺术不传承就会失传,后辈再也看不到了。
比如京剧,国粹艺术,如果失传是非常可惜的,而且最好不要与时俱进,改编成现代剧就没法看了。
只能继承不能改动!
再比如皮影,剧目可以用现代的,
如果谈起影视,小说等艺术形式,那肯定要与时俱进才好,总不能天天拍摄以前的故事,拍完秦朝,拍汉朝。拍完唐朝又拍宋朝,总是靠在老祖宗的功绩簿上,太没创意了!
当年第85界奥斯卡评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四项大奖,导演李安更是获得最佳导演奖,击败了当时呼声最高的斯皮尔伯格。记者采访为何李安获奖,评委说,相比拍摄历史,拍摄未来更难,也更具创新意识。
所以说,有些艺术需要传承,有些需要创新。
道理总是有两面性的。
与时俱进,其实讲得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是强调发展。发展与继承传统不相矛盾,只强调发展而忽视继承,犹如不本之木,无源之水;只强调继承而忽视发展,也会走入僵化的死胡通。所以,艺术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二者不可偏废。
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瓷都景德镇是世界文明的千年瓷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一批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不仅丰富了瓷都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景德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陶瓷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与现如今中国盛世繁荣的国家形象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分不开的。权力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生相伴,陶瓷艺术家作为瓷都景德镇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自然比普通民众要更多,如依法纳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搭建平台、繁荣瓷都陶瓷文化、为与外界文化交流搭建桥梁等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捐赠扶助弱势群体作为参评每一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重要指标之一,足以说明一个艺术家的社会担当是何等重要。
纵观景德镇遍地开花的陶瓷研究所机构和各种陶瓷艺术流派,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各有谦秋,百花齐放,可谓“一支梅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营销模式上也各有特色,但个人认为更希望他们在对待社会责任上也有一致的热情。声名鹊起的瓷博会是一次展示瓷都艺术家风***的机会,如此有影响力的盛会自然而然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购商前来,陶瓷艺术家参与瓷博会和各种慈善义拍的举动必定成为一种情绪,感染更多的人们。如果说瓷器是景德镇的名片,那么陶瓷艺术家无凝是这张名片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精湛的陶瓷技艺和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作品展示了瓷都的瓷之美,更用乐善好施的行为感染着更多的人,更加彰显艺术家的大美大善。
我希望有担当的陶瓷艺术家越来越多,不是因为参评***的原因,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怀着感恩之心,就像比尔盖茨、就像陈嘉庚、就像千万个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那样,回馈社会。这不仅仅是个人思想觉悟的提高,更是社会文明进程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表征,是陶瓷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什么是艺术家?
把正义、光明、和美德送进人们的心灵,并勇于献身事业的艺人即谓艺术家。
而他(她)们的责任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塑造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及作品,积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以高尚的人格,无私的奉献去撰写自己的人生!
不管什么时期的艺术家其实就当时的时代都可称为当代,就艺术家的责任而言首先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_a***_]活动,总的来看当是意识活动中向美的,向善的,求真的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上的,责任自当重大,从人类艺术活动发展进程上看总的趋势还是积极健康的。当代艺术因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艺术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艺术活动遇上了一定的瓶颈期这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因此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及任务更重更需要艺术家洞察创新,守旧不创新这是社会思维认知的大敌,创新必须具有否定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正确反映社会先进理念的底气,而非为随波逐流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或胡乱地所谓创新,没抓住事物进步旳本质而仅浮在表面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经不住历史的考验的。
提高自己的修为。有名气影响力的艺术家,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就能影响到社会。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营天下。
艺术家应该关怀现实,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对现实和未来的价值。在今天人类疯狂追求物欲和情欲的年代,在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双重危机的情况下,艺术家要勇敢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那一面有普通群众、有道德、良知和价值;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当代艺术可以是现代主义风格,也可以是后现代主义风格,也可以是没有风格的风格,但对现实的关怀是艺术家的灵魂。
谢邀请!艺术家的责任必须是自然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被领导、被道德***出来的。十七年文学,那些概念化先行的作品就是例证。
谈这个问题,这个当代艺术家称谓,要局限在中国,谈话才有意义。因为其他国家可能没有这样纠结的问题,爱好艺术的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也谈不上责任不责任的。
我国的文学艺术长期以来尊奉,被“钦定”的所谓“双百”和“二为”方针,就是已经成为口头禅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学艺术要为党国人民大众、工农兵服务,目的任务明确,你就是社会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钉,剩下的就是你俯下身子为人民服务好了,Ok!
人民艺术家(大部分属体制内)以艺术劳动给人民大众服务,提供优质服务,如此而已。
把艺术家养起来古代有宋朝***画院,国外类似的有黎塞留时代的法兰西艺术学院、苏俄式作协美协画院体制,就是把艺术家“圈”养起来,按时长肉或下蛋。
这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管制形式,艺术成了政治的附庸。
所以,问题是,只有艺术家具有心性独立与自由,才能谈得上社会责任,而且如果长期不能通过艺术劳动解决温饱、养家糊口,那也是其他一切责任使命之类只能免谈了。
“艺术家还得拿高品质的艺术品说话!”
有价值的艺术品,本身就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甚至超过我们所期待的,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这不是喊几句“口号”表个决心就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