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有什么不一样吗?
对此问之答,浏览了一下,网友们的回答很精彩,客观、具体、深入、全面地阐明了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的区别和联系,受益匪浅。总体来讲,都是围绕“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艺术真实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对生活真实的概括集中、提炼加工后的再创造”而展开的论述。并且,大都旁征博引,据理佐证,可谓面面俱到。因此,我的回答就简而言之,不予展开阐述。
简要地讲,生活的真实就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环境所具有的特定的现实生活。这种生活的真实可能发生于张三,或李四,或王麻子,或者发生于作者自身,而且并非一定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或许是一时的、零碎的、短暂的生活片断;而艺术的真实则是抛开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所发生的具体生活***,将这些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片断抽取出来,以艺术的手段进行加工、揉和、改进,继而高度集中、概括地重新编排出不一样的但符合生活真实的场景、并将这些生活场景串连起来,构架创造出完整的并具美学意义的艺术作品。
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生活的真实是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世界之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具体的生活事实,即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原始面貌,它是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
艺术的真实则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变形和改造,它源于生活的真实,却比生活真实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因为它包含着作家、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体现了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所以艺术真实应该体现三个统一:
①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即客观的生活真实与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评价相统一。
②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即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现实与作家在作品中所描写、所虚构和所想象的可能存在的生活相统一。
③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即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是特定的这一个”,也就是指艺术形象的个别性、独创性与它所体现的普遍性、共性相统一。只有体现了以上三方面的统一,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而只有达到艺术真实性的作品,才是优秀的、永垂后世的作品。
对于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辩证关系,鲁迅曾作过扼要的概括,他说:“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与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鲁迅的这段话,可具体而准确地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区别。
艺术的真实看不见摸不着,但来源于生活,是由东家的头、西家的脚、张三的胳膊、李四的腿组合成的,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形而上之学,但若不反映生活的真实,那么艺术就毫无生命力。
生活的真实是看得见莫得着的,就如我们的柴米油盐一样,是每个人都能感知的。
两者的关系
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但又超越生活的真实。没有生活的真实艺术如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昙花一现一无是处。没有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就会死水一潭毫无生气!
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但远远高于生活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可能是零散的、片段的、枯燥的甚至是丑陋的,但艺术的真实一定是集中的、连贯的、生动的和完美的。
我始终认为,艺术的唯一标准就是美。比如,垃圾和血腥,是生活的真实。但谁要是直接将垃圾和血腥照镜子式地搬上荧屏,那么,只会令人产生恐惧、厌恶和恶心,不会产生震撼、悲壮、崇高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
同样的道理,生活中人们悲痛欲绝的大哭大叫、涕泪横流,虽然真实,也能让旁观者心情沉重、同情不已,但其中并没有丝毫美感。而艺术的真实,会让悲剧中的主人公因不幸遭遇而产生的悲痛带上淡淡的忧伤和美丽,显得更加的含蓄深沉,动人心魄,从而产生特殊的美感,让人们在欣赏悲剧作品的过程中产生深深的共鸣。
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
巴尔扎克有一篇小说,写一个年轻的修女贞娜奉命到巴黎出差,因目睹丰富多彩的尘世生活,不由向往之至,她毅然脱下黒袍,成了十分迷人的巴黎女郎。谁知***发表学,某修道院院长却大为恼火,因为该院也有个叫贞娜的修女,但并未去过巴黎,于是,硬说***是对修道院和全体天主***的侮辱,非要巴尔扎克向全法兰西认错、忏悔不可。
搞这种“对号入座”的人,根本不懂得生活真实与艺木虚构的区别。***要反映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進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中的人物,可以是以一个人为模特儿的,也可以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進行的艺术虚构。所谓虚构,乃是作家慨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现实中的人与事,照搬進作品,一般是不能人、不耐咀嚼的。这里就需要艺术虚构来加以补充,使人物和***集中、典型化。当然,个别文学样式如报告文学则不能有虚构的成分,必须完全忠实于生活真实。
但是,艺术虚构不是凭空揑造;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虚构与想象都需要***儿,都需要以真实为凭据,“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在这样的作品中有生活中的***儿的影子,但并非是生活中的***儿,它所慨括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要深广得多。因此,读者如果从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是被歌颂的,不要沾沾自喜,是暴露的,也不必暴跳如雷,最好是从中吸取教益,使自己变得高尚而纯粹,千万不要学那个修道院长的作法。
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苏武是个硬汉子,出使匈奴,单于使出各种手段,苏武誓死不降匈奴,气得单于发配苏武去北海牧羊。
苏武吃草根,喝雪水,受尽无数困难,最后成功返回汉朝长安城。
在匈奴那里,苏武度过了19年时间,而且娶了个匈奴女人,生了个混血儿,名字叫苏通国。那么,苏武的命运大家都知道了,苏通国是如何出生的,以及后来命运如何呢?
苏武在汉朝是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的。当苏武走了匈奴后,久久不回,苏武老婆改嫁了,女儿成家了,儿子苏元不好不坏地混着。一切说明,苏武不在,家也就不像个家了。
刚到西域时不久,单于非常欣赏苏武,希望苏武归降。可苏武油盐不进,单于一气之下,发配苏武去北海(如今的贝加尔湖)牧羊,并说道:“想回来,除非公羊下了小羊”。
此事《汉书》记载道: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苏武在北海初期,日子相当艰难,饿了挖老鼠洞,吃鼠洞里的粮食,渴了就喝雪水,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打动了单于,重要的是感动了单于的弟弟于靬王。
《汉书》记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