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有哪些大艺术家是靠自吹自擂成功的?
自吹自擂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更不要说深交与合作了。自吹自擂首先是狂妄自大的表现,这样的人目中无人,不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自吹 自擂也是过度自卑的表现,目的是用过分的自信来掩盖过度的不自信。
自吹自擂容易 “穿帮”,导致无法自圆其说,正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吹自擂的人显得浮夸, 没有真才实学,这样的上司难以让人信服,这样的下属难以担当重任,这样的朋友无法 推荐给别人。无论是公务交往还是私人交往,人们都不会对这种人有好印象。
毕加索初到巴黎时,谁都不认识他。在巴黎以画为生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而画店的老板大多数只是附庸风雅,在大堂中摆放当时的名家名作。尚未成名的毕加索四处碰壁,贫困潦倒。
毕加索作出策划:一个月中,每天一两个人在巴黎各画廊转悠,都问道:“请问有毕加索的画吗?” 使得各画商们都四处打探毕加索,就此成名,原来:毕加索用那15个银币雇了几个大学生,去转悠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整个巴黎的画廊老板都快发疯了。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来画廊转悠,左看右看,却什么都不买,可是临走之前,他们都这样问道:“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
“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无数次的询问,使得毕加索的名字犹如明星般在画商的圈子里炸开了。“谁是毕加索?有谁看过他的画?”人们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四处打探着。一个月之后,毕加索带着他那些许久无法卖出的画出现了。
谢谢邀请,谢谢。
有单靠“自吹自擂”成功的“艺术家”吗?我想一定没有!更别说“大艺术家”,古今概莫能外。理由是,艺术家是用“艺术”说话之人,没有了“艺术”做基垫,吹什么呢?擂得响吗?能在艺术史上留名的唯有艺术作品,“家”又算得了什么呢?一个虚名而已。
纵观今古,艺术家大致可分为三种(个性上),一种是沉默寡言,一生只用“画”去说话,常常以“无题”命名其画,任观者纷纭;还有许多,画作留下了,却“作者不详”;另一种是连说带画,他们不仅画画,还每每题跋,与观者共赏析。用今天的话说,他们很注重与“读者”互动。而还有一种是:画少,话多。高谈阔论,逢场即到,却作品寥寥。也可以说是,精品屈指。
但凡今人能见到的有分量的艺术品,其作者都能称得起是“艺术家”。这绝不是靠“自吹自擂”写进历史的,自吹自擂都发生在“当代”,也就是“艺术家”在世之时,名利是其行为唯一的目的。今天人们评价昔日的“自吹自擂的艺术家”,大多都是“幕后花絮”,一种笑谈。
在世界历史上,我们是个注重“内敛”的民族,常常是含蓄示人,谦逊礼让为先。这与西方的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常常“羞于”才华的外示,总是在内心告诫自己: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低调为人,勿与人争。
我们的传统艺术家总是画完画,斟酌再三,方题诗落款。而历史上的西方名家却有人“未画先有签名”。据说,达利外出时,自备画纸一摞,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它们都事先“签好了名”,绝无仅有啊。这并不是说,达利是靠“自吹自擂”成名,只是,个性鲜明。观念决定行为。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已经不再沉默,新生代不再“满足”谦虚,开启了,张扬模式,敢于在世人面前“秀”出自我。它与传统观念形成对撞,吹,就成了热词。如果说,张扬是褒义的,那么,吹嘘无疑就是贬义,也确如其实。吹,以“空”为基础,在一层薄薄的表皮之内,空无一物。一旦戳破,碎了一地的就是无聊的人品。这种“大艺术家”能有最终的“成功”吗?表示十二分地怀疑。
张扬,无可厚非;自吹自擂,夸大其词就有背常理了,想依靠得天独厚的现代传媒“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且“流芳百世”……那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