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道藏里什么地方提到过“中华九大仙草”?
张君房奉命主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作《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
金钗,系兰科石斛属植物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肿瘤、补五脏虚劳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民间有“救命仙草”之称。
“九大仙草”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唐代***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中。
唐代***年间的《道藏》把:“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的人参、百二十年的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苁蓉,又名大芸,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
道教经典简介
1、道教经典的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
2、《庄子》,道家***,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吕氏春秋》,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3、道家经典著作有《道德经》、《道家易》、《庄子》、《列子》、《九书》。
4、《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这是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内容涵盖了道教的修行方法和道教教义。强调通过修行和悟道,达到与天地自然相通的境界,实现身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道藏看哪个版本最正统正确?
历朝历代的文字变更,语法的更替,各家的注释、整理、互相摘抄。散失焚毁的更不计其数。很难说哪一个版本的正确,即使是相对来比较也很难分出来。每次整理都是***牵头整理,都可以称为正统。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
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的清代嘉庆版《道藏辑要》。 《道藏辑要》,初版于清康熙年间,原无总目亦无子目,是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编纂的一套大型道教丛书。这套丛书分为二十八卷,以天上二十八宿依次命名。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教经典,有多个版本。其中,明代张三丰所著的版本是最常见的。在这个版本中,太乙金华宗旨的核心宗旨是修炼内丹、成就长生、超脱红尘,并最终达到“大道无门,大道自明”的境界。
其次,现存明《正统道藏》上承元《玄都宝藏》和《大金玄都宝藏》,而金、元二“藏”又是在宋《政和万寿道藏》版片的基础上修补而成的(元藏则加了全真道著作),因此保存了不少宋版书,所以在版本学和校勘学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
重刊道藏辑要简介
《道藏辑要》继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之后收书最多的道教丛书。
《重刊道藏辑要》虽称“悉照原本式样”刊刻,但在原刊本基础上又增刻二十余种(有“增刻”、“续刻”字样),除去几种目录,实增刊十七种。
《道藏辑要》的出版过程和其收录经典,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道教发展,尤其是当时全真道及吕祖道坛的状况。
清同治六年(1867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仙庵正百废待兴,遂重建各殿堂宇,“同治六年,善士罗公文耀募修殿前抱厅,观瞻益肃。惟后杗桷历年既久,风雨剥蚀将祀,岌岌可危;不得已用巨木榰柱,以免旦夕倾压。
及至清末光绪32年(公元1906年)贺龙骧、彭翰然于四川成都二仙庵第4次刊刻《道藏辑要》——称为《重刊道藏辑要》,又再增加18种藏外道经,其中藏外道经已达114种。
十方韵是道教音乐。是全真派道观通行的讽经腔,全真派道士对“全真正韵”的习称,以清代《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为规范的经韵范本。
道藏著作于哪个朝代
1、《道藏》著作于唐代。《道藏》的编纂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年间(713-741),玄宗皇帝下令编辑《***道藏》,这是最早的《道藏》。这部《道藏》收录了大量的道家经典和文献,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道家人物和著作。
2、《道藏》是指收录所有道教典籍的丛书,与佛教的《大藏经》相对应。「道藏」之名始见于唐初高宗、武后之世,又称「一切道经」。宋代之后逐渐以「道藏」一词指涉一切道经。
3、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北京图书馆收藏。
关于道多艺术方面的道教典籍有哪些?
1、道家的基本典籍有四部,这就是《老子》《庄子》《淮南子》和《列子》,前两种更重要些,“老庄”历来同“孔孟”相对峙而存在。后两种离开现在相对比较近一些,虽知名度略低,同样值得加以关注。
2、又名《南华经》,是道家***,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3、《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太多了,大概先介绍这几部吧。
4、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一百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