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鲁迅笔下的“看客”?在生活中,你遇到所谓的“看客”吗?
鲁迅先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杂文揭露社会黑暗,针砭时弊,塑造了众多的“看客”形象,意在唤起国民意识的觉醒。
但是鲁迅作品里的看客跟这些人是有些不同的,他们是一群看热闹的人。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叫做看热闹不嫌事大。
这些人就是思想麻木,缺乏同情心,把自己的好奇、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做看客,欣赏、嘲讽怂恿别人,但常常也被别人当作看客,这是可悲的。
鲁迅作品里的看客很多,简单的举些例子。
《孔乙己》里的看客。他们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他们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有咸亨酒店的老板,有温酒的伙计,有短衣帮和长衣帮。
他们笑孔乙己的贫穷,笑孔乙己没考上秀才,笑孔乙己偷书,笑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他们把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剩下仅有的一点尊严都剥夺了,把孔乙己逼上了绝路。
《祝福》里的看客。祥林嫂是个不幸的女人,她生命里最后的希望是她的儿子阿毛,但是突然有一天阿毛被狼叼走了。
面对这样的打击,祥林嫂已经是痛不欲生,痛到麻木了。结果还有那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故意来***她。
一个个的都问祥林嫂,你的阿毛怎么样了?你的阿毛是怎么样被吃的?你怎么能够没有看好阿毛呢?
鲁迅笔下的看客,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敢下定义,但我却实实在在地知道生活中的看客,我们这儿不管过丧事,婚事,谁家过事都请管事的经理,经理安排人的项目里就有一项看客,看客是固定一个热情又会说话的精明人负责,过事的主人家的所有亲戚都由看客的人接待,但也有另一种看客,就是村上乡党邻居给过事主人送了礼,执笔收礼的人将人名子写在一张或两张三张的纸上交给经理,经理在把这些名单交给看客的一两个人或三四个人,让他们分路沿门叫人,说是某某家看客,这里的看客是请送过礼的人去主人家入席吃饭的意思。谢谢!
所有网民皆看客,自嗨不止扮贤人。
以前的看客更保守一些,当面看戏,但还有些操守,仅仅是回到家里讲给老婆听,在酒桌上讲给朋友听而已。而且对自己的定位也极为清晰,依然庸俗,依然无聊,依然邪魅。
现在的网民则属于“看客”的升级版本,每当网络爆出一个热点,总会有无数人前来围观,并以720度的六维空间进行全方位评论。
从P2P到物联网,到AI再到诗词曲赋,还有量子力学,甚至内分泌紊乱都能说得天花乱缀,仿若大师。不仅精通技术,更倡导人文主义。
几乎每个人在公共论坛上都堪称君子,正义附体,道德加持。今天嘲讽奸夫***,明天抨击贪婪虚伪,后天弘扬***好。总之,随便拿出一个网民都是孔子级别的圣人,以及郭嘉级别的智者。
至于是否三人成虎,还是众口铄金都不重要。
反正都只是ID,何况不论诽谤还是造谣,打起官司来好麻烦,先要联系媒体要造谣者姓名,还要开具承诺书,这一溜十三招下来,没有一年甭想开庭。阮玲玉被逼***,还有一个日本导演伊丹十十三以***证明白,更有前段时间一个网络暴力受害者也选择***。
凶手是谁?
找都找不到!
所以相比看热闹的看客,网民更虚伪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