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书画动辄拍卖出上亿元,其艺术价值真值那么多钱么?
艺术品具有极强的金融属性,其投机性是已知能交易物品中最为显著的。一幅画的价值几何,有各方面的因素促成,资本的介入出现了很多天价艺术品,也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崔X琢,他的做品动辙几千万或上亿,这都是资本逐利投机的结果。如果非得问他作品的真正价值,是否真的值这么多钱?可以这样说,艺术品一但进入了资本市场,其本身就成了一个法码、一个符号。人们往往更关注艺术家的奇闻八卦故事而忽略了艺术品本身应具有的价值。这就是艺术品的好玩之处,有风险更有机会。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存世,一是文学作品,二是艺术作品。书画艺术更具民族性,是文明之光,能照亮苍生,点化冥顽。不能单说拍卖上亿,是价值连城,无价之宝。文学和艺术是国家灵魂,国家强大的根本;科学是国之技能,国家强大的保障。
一幅书画作品如果有特定的艺术投资风险保障条件,既担待着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货币价格,又担待着书画作品的资本投资货币价格,那么拍卖出上亿元货币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品的艺术价值货币价格+作品的资本投资货币价格 =作品的拍卖价格
首先需要肯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艺术价值都能够用货币价格来衡量!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只要不是如空气、阳光等自然天成的事物,只要是人类劳动成果,无论是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还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都可以根据社会公认的一般劳动力价格标准而被转换成统一的货币价格。
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是因为,人的各不相同的审美创造力能够被转换为无差别存在着的交换价值,即货币价格,依据统一的度量衡法则而加以公平公正地衡量;
说人与人之间又是不平等的,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条件时时处处地破坏着这种公平公正地价值转换与衡量机制。
绘画工作者、画家、绘画大师各自的绘画能力确实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有限的。由于存在着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权威权力、经历经验等客观社会存在条件,导致他们之间的劳动力价格差异被人为的夸大了。推而广之,全社会财富都因此而无法得到公平公正地衡量与分配。
作品艺术价值的货币价格构成:1.创作作品所花费的时间转化为货币价格; 2.与同类精神产品相比的质量差异转化为货币价格; 3.作者的文化与经验积累分摊到作品上的货币价格。总之,都是可以很靠谱地被计量出来。
为什么油画能卖29亿,而最好国画却零头都卖不到?
我觉得,造成这一现象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收藏圈不同。国画收藏基本限于汉文化圈,圈外人很难理解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不懂所以没有兴趣收藏。油画属于国际艺术,尤其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毕加索、梵高等艺术***,可以说,不管是哪国人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他们,更别说是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了。而顾恺之、吴道子、范宽等中国天花板级画家,国际收藏家们又有几人知道他们呢?
二是地位不对等。目前,世界油画最高拍卖纪录是达芬奇的《救世主》成交价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7亿人民币;国画的最高拍卖纪录是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 》成交价9.315亿人民币。
齐白石: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艺术***。陈传席教授在《画坛点将录》中说:
“我把齐白石列为二十世纪在中国画方面最有影响的画家之首,除了无知的人之外,恐怕都会承认的。在二十世纪,没有任何画家的影响能超过齐白石。而且,自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等画家之后,在传统基础上变化,成就最高、面貌最新、影响最大的画家也当首推齐白石, 至今无人能和他相比。”
那么,在我国5000年历史艺术长河中,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能排在第几呢?显然前十名是排不进去的,能进前五十名、一百名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达芬奇在世界油画界的地位不是第一,也在前三甲。
***如,顾恺之、吴道子、范宽、李唐、阎立本等我国古代顶级艺术***的作品能够现身拍场的话,那就不是十亿、八亿的问题了。想当年,张伯驹先生为购买展子虔的《游春图》而卖掉了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
据说,北京的四合院现已达到几十万一平米,占地15亩的宅院值多少钱?二十九亿能买下来吗?显然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