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艺术收藏

艺术展览 新中产

  1. 对于画家而言,头衔真的很重要吗?作为艺术爱好者,你怎么看?
  2. 看不懂艺术还去看,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对于画家而言,头衔真的很重要吗?作为艺术爱好者,你怎么看?

回答这个问题会涉嫌揭示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特别在当今这样一个财富论的时代,要想成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确非常的困难。现在的艺术家不再潜心钻研艺术成就,而是想尽办法获得更多的头衔,提升自已的含金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呢?俗话说有需才有供,因为有需求,才造成现在的局面。

不求艺术美,只求头衔贵

作为需求方的普通大众,不论是画还是字,有多少人真正是可以欣赏一幅艺术作品的?比如就拿画来说,普通人无法欣赏出哪幅画的好坏,具有艺术价值,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是画得不糟糕,每幅画都漂亮。这时候怎么才能鉴别出作品的好坏呢?那只有头衔了。我们经常会听见有的人指着自已办公室或者家里的某幅画或字自豪地说:看吧!我这幅画漂亮吧,这是XX画的,他可是XX协会的XX,是XX级别的画家,XX地方的XX都是他的作品……大家听听,他不会去给你分享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是不断的吹捧作画人有多么高的头衔,生怕你不知道他的这幅画是谁画的。如果这幅画又是某位大领导画的,那就更值得吹棒了。这又从另一侧面体现了给你介绍这幅画的人的虚荣心,至少在你面前显摆他是牛人,这么牛X的人都认识。再说句更不着边的话,只要拥有高贵头衔的人,不论是画或者字,好不好无关紧要,都会被人追捧。其它还有什么样的现象,大家可以发挥想象了,我就不再讲,因为那不是一两句话写清楚的。所以,现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是:不求艺术美,只求头衔贵,字画又以人为贵。

艺术展览 新中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求艺术精,只求头衔高

作为供求方的艺术家们,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只要在艺术方面有点功底的人很少潜下心来再去提升创作能力,而是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已的头衔上,挖空心思的给自已头上加XX家、XX级,等等。有了这些头衔自不然各方面价都高了。否则你画得再好,字写得再漂亮,你给别人说你只是一介平民,那你的艺术作品只能是放在橱窗里,不会摆在显眼的位置展览。即使把你作品摆上了,也不会给身边人说这是你画的,纯属作为装饰品点缀一下房子

没有头衔人的艺术作品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人们的谈论中会说:这人画得真好,可惜就是缺少机会,要是有人推上把,一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凡此种种,说***很多

艺术展览 新中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现在也比以往好,自从有了自媒体后,这些草根艺术家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得不到官方、正统的认可,那就在头条号之类的平台多发作品,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只要是认真专研自已作品的,在如今***自媒体时代,一定会被大众接受;也只有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家我们只能远观,所以头衔不头衔的无所谓了!

这个问题分两个角度来看。

一于画家本身。通常情况下,过分追逐名利的人,自身创作能力往往有限,多为一些应酬之作。能潜心创作或颇具天赋的画家往往对头衔不宵一顾,但很多头衔会找上他;否则头衔也没有光环。传世佳作旨是天人合一、画与画家相映成辉。如《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富春山居图》和黄公望、郑板桥和竹……

艺术展览 新中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于社会大众,大多似懂非懂,看头衔来的直接。书画投资者同样追捧有头衔的“名家”;但在成名前发展潜力股则收益更大。

总而言之,画家看重头衔不是好事。对于总是自诩是某某教授、某某协会主席、什么名人收藏他的画、什么金奖铁奖等等之类的,肯定是平庸之辈。

个人观点,请各位教正。


十个画家,九个吹,还有一个吹上天。头衔并不是衡量画家绘画水平的标准,它只能代表画家的社会活动能力。

国家、省、市、县区基本都设有编制画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大专院校内也有设美术学院、美术系等,这部分画家都有固定的收入,相对没有工资收入的自由画家,要安逸一些。所以很多自谋收入的画家只好加入半官方的国家、省、市、县区级的美协(只有国家、省级美术家协会驻会工作人员有编制和工资),来增加自己的头衔,提高社会影响力,给自己的作品增加卖点。

对于体制内的画家,自由画家似乎更需要协会“官职”以及“会员”称呼的加持,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卖作品来以画养画以及3养家糊口。

还有很多所谓的“画家”水平一般,又想增加简历里的头衔称谓,就杜撰了很多没有来头的单位和职位,有些“能人志士”看到了这方面的利益,成立野鸡协会,设法从“画家”手里骗取入会费和买“官”费。所以有很多画家头衔很多,“官职”很大,孰不知只是“吹”的厉害罢了。

至于,把学习绘画当***好的朋友,奉劝一句,请远离头衔的诱惑,静心画画,好好享受绘画的乐趣,足矣!


我觉得如今社会头衔并不重要,因为书法行业现在被一些有钱人吹捧。整个书法行业混乱,不管书法质量好坏,有钱就可以办展览出书。我做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工作之余静下心来练练字,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事。



有人讲,一个没有名片的人,是没有社会身份的人。有一些人,偏爱在名片上添加上各种头衔,花钱参加了许多评选,买了一些名誉谢协会的理事、懂事,同时也好与一些名人、政要合影,在艺术界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个画家头衔多了,给普通人看来挺厉害的样子,其终究无非还是为了“名”和“利”。



一、头衔多“大画家”的画好像很有收藏价值。



二、除了是画家还是各种***副***让人以为是个好画家。

看不懂艺术还去看,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文化领域有关的,除了经营者之外,便无外乎只有两种人,即风雅之士,以及附庸风雅之流。

所谓附庸风雅,乃指不懂艺术,或者不通文化,而不论举手投足,还是张口闭口,皆难以藏拙,却每每混迹于文化艺术氛围。有此喜好者,其实并无恶意,不过图个自我感觉,以彰显身份不俗而已。

其类虽然如此,却大可不必讥笑于他,也不必评头品足,倘若予以肯定,或者更好。而如此对待,并非提倡就俗,而是意在鼓励。

其宁愿难为自己,也要附庸这风雅,可见对风雅之崇尚。既然如此,何如宽厚以待,以增其进取之心。

艺术是服务大众的。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都是图一个快乐。内行看懂了心里欣赏很高兴,外行看热闹就图个高兴热闹。只要他自己想看,别人也无可厚非。至于有没有意义,那是别人的看法。

  •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很高兴聊聊我对“看不懂艺术还去看,这样真的有意义吗?”这个问题的理解。

  • 我觉得有没有意义不是别人可以下结论的,应该是观看者自己扪心自问。
  • 不过这个问题的前提似乎要再斟酌一下,即“看不懂艺术”。
  • 艺术,不是技术,更不是科学,没有前提条件,没有演绎推理,没有分析论证,更没有标准答案 ;看懂看不懂的关键只是观看者的主观感觉,即有感觉就是“看懂”,没感觉就是“没看懂”。

  • 问题是,作为一个艺术品鉴者,面对一件绘画作品或一件雕塑作品,你会完全没感觉?

  • 我觉得只要你看了,仔细琢磨或只是瞟了一眼,都会有感觉。

  • 有个段子说郭沫若先生当年无论看什么展览,从来不会驻足面对作品,只是远远晃一眼即走人,绝对不会去试图“看懂”什么。

  • 可是有一次无意间被陈之佛画的一个撅***小鸟震到了,立刻在陈之佛的《梅花宿鸟》上题了一首诗:“天寒群鸟不呻喧,暂倩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笼宇内,谁从渊默见机先。”

  • 郭沫若如此夸张地把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比作惊雷闪电,炸响在沉闷的漫长夜空,却没有给出他这么说理由;这源于它就是感觉,就是判断,就是结论,可能换了另一个人看这幅画,觉得很乡俗也说不定,这也是感觉,也是判断和结论,也是看懂了。

  • 艺术作品,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你感觉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看懂了。


  • 当然,看懂没看懂,只是自我主观感觉;而看懂多少却需要观看者仔细琢磨,尽量咂摸出更多味儿,此所谓“品鉴”的含义。就好像看一杯水和看大海的区别,一杯水一眼看透;大海则太深太广阔,很难片刻之间就洞穿其所有的幽幽玄奥。
  • 绘画也是一样,某件小品或只能让人展眉一笑,但另一件巨作却可以让人心潮澎湃,因为后者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太丰富、太深邃、太强烈、以致太震撼了。

绘画也好,雕塑也好,音乐也好,真正的艺术品均出自作者的主观直觉;对观看者来说,同样也是“应物象形”、“以物观我”的心灵体验,[_a***_]体验是非常个人化的,或感动,或欣喜,或赞叹,或崇拜;也可以相反,憎恶、鄙视、轻蔑、不以为然等等,总之,有感觉,就是看懂了,对自己就是一次心灵荡涤,也就是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2303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