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传说的收藏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现在还好使吗?
古玩一直都是很值钱的商品,那怕是一个古钱、一个旧碗,被文人商贾惦上了,商家、店主就可以在价格上弄高于成本的上千倍甚至上万倍地沽出。三年不开张,也能养活一家人!
时移势易,时代变迁!商业模式的改变,网购、网售。古玩在网络的透明度下,曾经的高额利润,今天都不复存在了!
仇炎之古董捡漏王之称,他才花1000元港币买下了两只明成化鸡缸杯。死后家人将这一对鸡缸杯拍卖,一只卖出582万港币,另一只卖了418万港币。最后,在2014年,这只418万港币的鸡缸杯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先生以2.8亿港币拿下!而这杯的出售者,何止不愁吃三年,那怕是可以吃三世呗!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那是个没有新仿品的时代,购买者不担心有赝品,古玩商可以大胆开价买家可以放心付款,所以才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之说。现在不行因为古玩市场赝品铺天盖地,没有人担保藏品的真***,买家也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没有“保险”藏品,古玩商不卖又没有收入所以好东西也卖不了好价钱,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不存在了,这也是高手淘宝捡漏的大好时机,我的藏品全部是“地摊货”。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不仅仅是收藏界的一个规律,更是一种收藏者必备的精神。所以应该非常重视,应该发扬。
古玩奇石,尤其是精品珍品,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不同于大众百货,不可能低价出货,更不可能天天出货。有些古玩奇石店,好几年不怎么开大张,非常正常。有很多好藏品在藏家手里放十几年几十年都舍不得出手,一朝出手,收益自然也就不菲。
以前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大众媒体,谁家有好东西,往往是口口相传,可以说是个收藏的慢时代慢速度。这也是经常不能开张尤其是开大张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古玩店的经营者,大多有较高文化、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他们的精品意识往往比现在的我们要强,注重收藏、经营精品,而且往往把精品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时机不对价格不对甚至卖主不对,都不会轻易出手。这其实是精品做支撑的一种沉稳,一种耐力,其中蕴含着真正的收藏精神。
相反,如果你手里都是普品,压十年八年也毫无意义,都不会有开张吃三年的结果。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很着急出货,就是因为手里没有好东西。
所以,我们今天搞收藏经营,也需要强化精品意识,多收藏一些压三年也不怕亏损的精品甚至珍品。有了精品珍品,还要克服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思,要有不怕三年不开张的沉稳与耐力。
只有这样,收藏才能成为高质量、高收益的收藏,对自己对社会都非常有益。
如果青海老李说得有些道理,敬请加个关注给我一些支持。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必然删除。
我是鵟之翼,你的问题我来答。
古玩非一般消费品,它的价格随本身的稀有程度、买主的喜好以及古玩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变。只要有收藏者喜欢,愿意出高价购买,它就从收破烂的手里转至卖旧货的地摊上,又移到古玩号的柜台里,再经手一个或几个更大的古玩商,最后到达国内或者国外的收藏家或博物馆。
经过若干年,这件古玩或许因故又流入市场,重见天日,身价则今非昔比,一路攀升更高峰。古玩是一个练眼里的工作,只要你有眼光,能发现物品的价值,说不定一个十几元买的东西就是无价之宝。因此,古玩店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过去了的老黄历了。现如的交通、通讯以及信息高度发达时代,是没有这等高额交易的。再加上现在的仿品伪品和***货充斥了古玩行的情况,使之玩古玩也举步维艰了!哪有古时遍地都是老货真品的买卖双家都只顾讨价还价实在?!旧时只要你想买几件心仪的古董是举手之劳的事,如信誉好卖家可粜货并保真。所以利润都是成十或几十倍的,因此会有古玩“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
参加拍卖,能“捡漏”吗?你怎么看?
参加拍卖,也有漏儿可捡,愚以为。当大家都盯着热门品种不放的时候,总有价值被低估的藏品被冷落在一旁。
小编就以自己的经历说事儿。
这两年北宋铁钱也渐渐火了,今年夏天,小编也随波逐流,貌似爱上了北宋大铁钱,追不起硬货吧,就追通货里边的版式钱、精品钱。
就在前天,平台上同时出现了两枚甚合小编胃口的政和通宝,一枚字体肥厚、品相完好,肥美如杨贵妃,另一枚亭亭玉立,秀色可餐,婀娜多姿似赵飞燕。
肥版政和,白天就被加价到300元,我暂时领先,然后静态了,我想,到了晚上结拍的时候,别人顶多再加上一手、两手,我再压上一下,就算花掉400元也值得拥有。不料,到了晚上却还有另一位竞争者在蹲守,其人志在必得,与我轮番加价,加到470元的时候,我卡秒没卡上(网络不好)。
遗憾呀,花落别家,这枚杨玉环越看越养眼,实在算是被别人捡了漏儿了。
再说另一枚政和通宝,白天加价到180元就中止了,别人只领先我一手儿。哎,晚上我只顾着抢那杨贵妃了,而将这个赵飞燕忘到了脑后,最终,别人以180元抱得美人归。
铁钱易锈,历经千年,留存至今佳品不多,堪称完美者少之又少。
小编越是回味,越觉得别人捡到漏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