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需要读序言吗,一本书为什么要邀请那么多人来写序?
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读一读的,序言一般有作者自己写的序,也有请朋友写的序,还有一种是翻译国外书籍时翻译作者也会作序,聊一些翻译时比较特别的感受或者需要注意的内容。有时书籍复印多次,书上就会出现作者本人和特邀顾问、朋友、读者作的序。作者自己写的序一般会写一些创作时的想法,灵感来源等等。请朋友写的序则是朋友的读后感、触及对方内心的地方。总之先看序在看书的正文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值得养成。
读一本书,看不看序言,这个应该是各人见仁见智吧,有的人爱看,有人就直接略过了!以前的书,看看序言和后记还可以,现在的,真的很少看,书的内容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也就看几页就放弃了!予以为现在的序言就相当于发个头条后找几个大V转发点赞出不多吧。
说白了,书写的好,还用别人给写序言么?写的不好,找了几篇序言又有什么用呢?
并非必须,若是正规的,两种都得写,比如学术集等,但小说的话,我觉得无所谓。
序言和后记的内容无非以下几个:
1、根据你***的内容和结构来安排,复杂的话,写个序介绍一下;2、你要想感谢他人,展示在撰写***时的经历与变化,表达写成后的感想等等,可以写在序言和后记里都可以,一般写在后记比较好。
至于写的人,自己和他人,都可以。
选择对象标准两点:1、要了解***,比如成书背景、作者情况等;2、名气大者优先;3、文字功底好者优先!
这些细想想和我们读者真的没什么直接联系,所以想读的随自己兴趣,不想读的大可忽略!
序言,原本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写在书的前面文字,用以交代书的创作背景、大致内容、创新点、学术价值或文学意义等。
不过现在很多书(特别是畅销书)的序言,多半都变味了,成了变相的“夸作者”!
为什么要找那么多人写序言呢?其实就是找名人来“抬轿子”,抬高作者身价,是一种变相的广告!
现在很多书多达四五篇序言——简直成“戏言”!写序言的名人越多,给读者的感觉就是这书“特有价值”,兜里只剩十块钱,恨不得不吃饭也要把书买下来!
果真是序言多就能代表书有价值吗?那些署名著名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文化名流、商业巨子、达官显要的序言都是出自他们的“真实感受”吗?都是他们亲笔撰写吗?答案:非也!
好几年前,有位朋友写了一本专业小册子,找我写一篇序言,我那时人微言轻,想他能找我写序,那是抬举我啊!于是挑灯夜战半个月,将他那一本样稿当做红宝书精读好几遍,认真提出不成熟的意见若干,然后搜肠刮肚、洋洋洒洒写下数千言为序(多半都是吹捧)。
作者心满意足捧“序”而去,然而等书正式印刷出来,序言还是我写的序言,署名却成了某著名专家!内容一字没改(连我写的病句也还在),专家的手写签名却签得龙飞凤舞!
我就这样“被”当了一回***,从那以后,我再不看序言!不是说现在的序言都不好——肯定还是有许多高谈妙论,只是从那以后我就心有余悸——潜意识里总感觉序言这东西就是作者请人写好的软文广告,然后再请名人专家签个名,忽悠一下读者呗!
读者朋友们,你们有同感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一本书写成后,能不能让广大读者接受,自己说的再好,不如让读者熟悉的名人,或者对作者熟悉擅长文字的同行写个序,从不同侧面介绍这本书,让大家能第一时间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背景文化,创作新意等,有个序非常重要。有的作者有序,也有后记。读者会有意外收获。如我读贾平凹的书一般都看看序。后记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