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策划一项大型的艺术展览活动呢?
从事了8年的活动策划,从明星演唱会到路演宣传活动,所有类型的活动都做过了。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大同小异的,如何策划一场艺术展览,我来说说我的经验。
一场活动主题是什么?核心是什么?这个在做活动策划前就需要明确。特别是艺术展览,它的艺术属性就决定了它的受众。
而且明确的主题还是后续宣传的重点,这一点没有弄明白,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工作。
很多活动有声响没人气,主要问题出在受众方面。比如一些医药类、工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人气就不如车展、房展。因为受众面不同。
同样的,艺术展览也会受到细分市场的影响。比如字画、工艺品、还有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内容,受众也会不一样的。别出现宣传出去了没人来的尴尬局面。
个人是无法全程策划的,这最少需要一个5人左右的小团队,最好是在10人或以上。
首先分工要明确,要有详细的策划书和应急预案
1指挥
负责全局 蛇无头不行 负责邀请重要人士
2场地沟通
没有地方是肯定不行的 细节上停车场 卫生 安全 饮食 舞台灯光等等都需要提前沟通确认 尤其是场馆工作人员的沟通 卫生最重
3作品和人员邀约
4后期保障
备用物资 工作人员饮食 礼品 等等 涉及面广 杂 细 尤其是饮食方面需重点注意
艺术价值最高的书都有哪些书?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殿堂级艺术史入门书,曾有评价说:“我们这一代的每一位艺术史家,其思考绘画的方式都几乎是由贡布里希塑造成的,我在15岁时阅读了《艺术的故事》,从此以后就像千百万人一样,仿佛被授予了一幅伟大国度的地图,凭此可信心百倍的深入探索,无须担心走入歧途。”
从来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艺术价值最高的书,我觉得流传千百年不衰的各类书籍,都有一定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书籍也分好多类,有关于气象的、人文的、历史的、医学的、自然地理的、诗歌集等等,各有千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能保存下来的都是精典。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在这里我发表一下我个人看法和观点
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自于接受者的赋予价值,而经典作品往往是几代人不断的赋予其价值,最终把它们捧上所谓的经典系列之中,这样我们就应该理解,其实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动态的,变化的,是一个通过不断赋予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的审美标准就带来不同的经典选择,如当今被称之为经典的沈从文《边城》,在曾经八十年代之前,是不被主流认可的一本书,而今天却完全不同,甚至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这就是动态审美价值的一个体现。
因为有了这种文学价值的动态变化特点,因此就会出现我们阅读被影响,被误导的问题,因为所谓经典书目,本身是一个被构建起来的概念而已,这种概念的变化,也就会左右着我们的阅读审美趣味和层次,有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元素?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遵循,而尽量不被时代局限?在文学理论里有两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作品的可阐释空间。这两项在当今文学理论里看,是具有永恒的属性品质。
为了避免这种外来影响,我们一般会根据情况选择通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避免被一些所谓的代表作,必读书目所迷惑,同时我们也要对代表作的概念进行一个深刻而理性的理解,代表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这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误导了,代表作在某一方面,也许仅仅代表了作家的写作平均水平和基本特点。
在这一点上我找了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我们阅读新诗,都会读胡适的《尝试集》但他的新诗水准仅仅处于婴儿水准,只因为他是新诗第一人,因此在这一点上就成了代表作,这个代表作背后的概念不是艺术价值。还有如巴金的代表作《家》,其实《家》这部作品也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巴金最好的作品应该是中年时期写的那些如《寒夜》《第四病室》等,只是前者更具有某种历史意义,后者却提供了更为深邃的思考命题。
当历史意义淡化,深邃的思考命题就是审美的重要标准,每个代表作背后都有独特的被代表的意义,艺术价值不是唯一的意义,还有历史意义,纪念意义,意识形态的界定意义等等,因此不要以为代表作就是具有最高文学艺术价值,这样就容易被误导,影响自己阅读体验和阅读期望,当然同时也需要自己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才是最终避免这种被代表、被误导的坑。
谢邀,希望我的观点能对您有些帮助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是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代表著作,想要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内容直接,语言简洁明确,十分适合读者阅读。四十五年来其地位依旧不可取代,作者用他的知识,智慧与特殊的天份,将读者直接带入他所描绘的艺术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