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真的有价值吗?
看你怎么理解“价值”。我收藏远古石器,现在市场上几十元就能买一块这样的“奇石”,因为量多,即使大家都知道那是石器,价格也不会升多少的。但是想想:远古人类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把它们打制出来,大自然又把它们完好无损的保存了多少万年?这么一想,它们的价值又怎么能用价格去衡量呢?
谢邀!感谢关注收藏界小资,了解更多收藏知识!收藏藏品都是个人爱好,喜欢就觉得有价值,不喜欢就会觉得它不值。收藏品种类很多,古钱币、古籍、瓷器、铜器、玉石、书画、古墨等等。
至于藏品价值,和它的历史,流传年数,研究价值、存世量等等有关系,个人觉得重点还是人们对藏品的占有欲,藏品存世量越少,人们就越想拥有,追捧热度升温,藏品价值自然高了。
说一件藏品真的有价值,每一件都代表着它的历史背景,对后人都有研究价值鉴赏价值。(个人拙见)
只要是藏品,肯定就会有价值!
我自己收藏二十多年,结交几百名一线画家朋友,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众多是各大美术院校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等等,他们在北京都有自己独立的个人工作室和画院,住所好几处,都是几千万或上亿的市值,如果他们作品没有价值,也不可能这么多人收藏。而真正对收藏懂行的朋友都知道,市场价值好的画家根本忙不过来,买家交完钱还要排队,几年后才能拿到画。
而艺术收藏品的升值则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王健林对鲁豫讲他的艺术品收藏升值在一千倍以上,是他最成功的投资。海军原政委李耀文上将是名儒将,在六七十年代,每周末都上琉璃厂荣宝斋赏画,当时齐白石,徐悲鸿的画才8至12元一幅(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李政委买了不少,而现在齐、徐的作品一幅的市值就上亿。所以,有远见的人都会介入收藏领域,找寻具有升值潜力的真正艺术名家,为子孙后代留下传家宝!
收藏普通民窑瓷器全品像肯定增值,以前几十元,现在几百元,有的还不止,水涨船高,不买钱也会花掉,买了丰富知识,如果是其它藏品买了都会增值,可说爱拼赢,因为真品不会再生,,,,,。
投资银隆,董明珠是因为梦想,王健林因为什么?
王总想借助"银隆新能源汽车"打开对外投资的门户!因为现在对外投资只剩两条路,1、对海外实体制造业;2、对海外古董、艺术品、珠宝。对于一位资不抵债的地产商而言,没资格投资第二项,而第一项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房地产搞垮整个体系,我不认为它们这些资不抵债的地产商能全身而退,只是做戏给大家看而以!全体系***也就这两年的事,能走的早走了……
对于个中原因,王曾透露过出于两点:
第一,万达集团与格力本来就是紧密合作的关系,而万达的很多电器产品都是使用格力的品牌。
第二,与其说是对银隆的了解,不如说是对董明珠的信任,而正是董的超于寻常的业绩和利润给了他以说服力。
对于以上两点,个人认为,第一点只是说辞而已,而第二点才算得上其中原因之一。即出于个人的交情和对董明珠为人的信任,本来与万达经营业务毫无关系的业务,却投了五个亿,当然,出于对董业绩的了解,惊人的利润让他相信董的能力,投资的风险非常低,这样的投资既帮了朋友,又赚的钱,何乐而不为,而其本身就是个商人。
另外一点原因,个人认为,王曾经吐露过,以后的资产要捐献给社会,而此时只是在享受追逐资本的过程,从他的行为中,势必要做令国外认可的中国企业,从这一点来说,其也是有梦想的,而董对银隆的中国制造品牌之路的坚定信念刚好与其不谋而合,因而投资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王健林来说,提前布局新的增长点。对他来说,这只是零花钱。当然,王是看好董的眼光和能力。不像格力的中小股东,只知道分钱,不懂得做长远打算。对董小姐来说,空调遇到天花板了,换个跑道,寻找新的增长点。所以两者就走有了交集。而且有首富的背书,本来就是笔巨大的资产。对马,董,银隆三方来说,都是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