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艺术文化中,清代乐舞的发展,形成了怎样的文化结晶?
清代乐舞起源于宋、元、明朝的宫廷队舞,传承了上世纪队舞舞蹈形式而来的。清代的乐舞有两大类:
一、佾舞,也叫佾者、列也,是宫廷乐舞行列的称号。佾舞在清代主要用来祭祀神灵时之用,其中又分文舞和武舞。
二、队舞,清代队舞主要用干宫廷宴飨、传统庆典之类的欢庆场面,定名为《庆隆舞》,《庆隆舞》系满族传统舞蹈,入宫后用于皇帝宴飨巡酒之用,其中又分为《扬烈舞》和《喜起舞》两部分组成。表演者扮成野兽,戴丑面具,有的扮猎人,象野兽般追逐狂舞,场面狂欢热烈。《喜起舞》是以双人舞为单元的集体舞,另有歌者,器乐伴奏,人数众多,用干皇帝寿宴庆典,迎宾等场面。
清宫宴乐舞蹈不只限于上述队舞,还包括八部兄弟民族及外国乐舞(朝鲜国排、蒙古乐、回部乐、番子乐、缅甸国乐、安南乐等)。这些以民族、地方、国名为部乐名称的乐舞,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且犹如唐代宫廷《九部舞》、《十部舞》一样,宣扬了国力的强盛,客观上起到各种舞蹈艺术互相交流的作用。
晚清宫舞蹈出现了维新倾向,共代表人物是裕容龄。其女满族人,自幼喜爱舞蹈,12岁就跟随出任日本公使的父亲来到日本,学会了日本古典《鹤龟舞》及其他民间舞。后又随父至法国,学习西洋芭蕾,并在美国著名舞蹈艺术家依莎多娜.邓肯的直接指导下,研习舞蹈艺术,在巴黎公演《希腊舞》、《玫瑰与蝴蝶》等,取得了更大成功。20岁随父回国后又随父母入宫,成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宫女。在宫中接触了中国传统舞蹈,先后编导了《扇子舞》、《荷花仙子舞》、《观音舞》等十余首舞蹈曲目。这些舞蹈曲目新颖、动作奔放、技艺纯熟,轰动了整个宫廷,奠定了清代舞蹈艺术走向繁荣昌盛。同时她也成了
由于清朝代表人物吸收了外番、西洋的音乐舞蹈风挌,起到中外舞蹈艺术相互交流、促进了清代乐舞的传承与发展,在继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以及丰富人类音乐舞蹈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考证史实资科尚少,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朋友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