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是怎样的?
莫高窟位于敦煌三危山,公元366年,一个叫乐遵的和尚来到敦煌,在三危山脚下看到佛光闪现,光芒万丈,于是他就在三危山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里面念佛修行。
因为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所以佛教东传经过敦煌,致使当地很多人都信佛,所以自从乐遵在三危山开凿了洞窟外,人们开始纷纷效仿他也在三危山上开凿洞窟,此后一千多年莫高窟一直都有开凿,直到明朝关闭了西域,莫高窟被淹没在茫茫的黄沙中。
直到1900年,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在敦煌莫高窟里修行,
王圆篆
在莫高窟17窟发现了月5万卷大量的文书,被当时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斯坦因发现,并且骗走了大量文书带到欧洲。在世界上引起轩然***,敦煌莫高窟从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但莫高窟也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犯,大量文书被运往国外。
斯坦因运送敦煌遗书
1944年法国留学回来的常书鸿知道莫高窟后辞去高薪工作毅然决然来到莫高窟,开始了保护莫高窟的工作,一做就是50多年。
常书鸿
中途出现吃不饱,穿不暖,老婆跟人跑了,但他都没有放弃对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一直默默守护莫高窟。
常书鸿
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
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二菩萨。
敦煌莫高窟,有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如今的国宝因为中国的积贫积弱而遭到蹂躏破坏和流失。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下这段历史: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中记载:
在五代十六国时期,许多朝代的皇帝非常推崇佛教,所以许多王公贵族都曾出资对莫高窟进行修缮和增添,直到宋元时期,由于佛教地位的下降,莫高窟也逐渐衰落,被历史所掩盖。
1900年,一位道士误打误撞打开了一座石窟,在里面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这个道士叫王圆箓,当道士也只是半路出家,不过是为了在乱世当中寻口饭吃。战乱时期东躲西藏,王圆箓在某天偶然间打开一座石窟,眼前出现了更多的洞窟,墙壁上有许多精妙绝伦的壁画和佛像。
因为王圆箓是道士,而这个是佛教洞窟,所以他决定将洞窟的一部分改为道观。在捯饬清扫的过程中,王圆箓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藏经洞里是数不尽的文物,里面存有五万多卷古代书卷,不仅包括佛经,还有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献。
即使王圆箓文化程度不高,他也知道自己面前这些文物的重要性。他找到当地乡绅说明,并将此事上报,并且尽自己的努力保护这些书卷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