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的广灵剪纸是怎么样的?
大同广灵剪纸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为山西省东北门户。而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流传三千多年,以其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特色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广灵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山西广灵剪纸与河南、陕西等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作为中国剪纸的联合申报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批,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制作效率高。用剪刀一次只能剪一层、几层,最多十几层,而刀刻一次就有十几层、几十层,多则可达约80层。
3、用色自如,要什么色就可以调什么色、染什么色。颜色可调出五、六十种,而点染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达30余种,因此彩色剪纸可以达到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
分门别类,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十二生肖、动物、植物、花鸟虫鱼更新、古装戏剧人物脸谱、民间神话传说、曲艺舞蹈、现代英模人物、自然风光、旅游景观、名胜古迹、劳动生活场景等15大类,2000多个品种。
广灵剪纸每一幅都是精美的艺术品。牡丹的香国色天,梅花的傲然怒放,竹子的孤洁挺立,兰花的幽雅吐香,动物的栩栩如生,人物的形神兼备,山水的自然流淌,自然风光的尽情刻画,历史古迹的有机连贯等等,辅之以考究的着色和精美的装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广灵剪纸,美就美在刀法的细腻上。如牡丹花的每一个花瓣、每一片叶子和花蕊都能在艺术家的剪刀下精美地刻画,阴刻阳镂相结合,精美绝伦。还有的辅之以金色勾边,由形似达到神似。如关公图的几幅剪纸,人物和马的神态自然传神,栩栩如生,体现了极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还有百虎图等,以阳刻的方法展示百虎的形态,线条流畅自然,一剪一刀颇见功夫,构成了工笔画的意境。
广灵剪纸突破了民间剪纸的一般性理念,把剪纸与绘画的技巧完美结合;且用料考究,染色鲜艳,深浅色相间,冷暖色调对比,层次分明,有的在写实的基础上多层结合并相融,突破了中国剪纸传统的平面图层,体现了三维立体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空间,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这一点在人物和景物的刻画上表现突出,可以说把剪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展现了剪纸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广灵剪纸还美在构图的生动大气。
一般来说,剪一个小的作品并不难,但在五尺、八尺甚至十几米的画卷中完整地展现一幅作品,构图是十分重要的。意在刀先,有了完美的构图并辅之以刀功和精美的着色,使一幅幅作品线条自然,疏密相间,层次分明,刻画入神,染色鲜亮,再加上装裱精美,体现了极高的立体艺术性,如以阴刻为主的百子图就集中体现了传神的表现力和精细的创作。
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立体的花卉美景,传神的人物,动感的山水,它们是完美的艺术,是国画、油画、工笔画与剪纸艺术的精美结合,真可谓“神刀雕得风雷动,妙笔点出彩云飞”,独树一帜。
七夕节的发源地在哪里?
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七夕节的发源地正是山西。详细说应该是山西省晋中地区。
晋中地区的南天池与牛郎峪,至今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今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老牛口、八仙洞和王母娘娘庙等等。
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山西民间还曾保留着扎像贺节的风俗,人们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表示牛郎织女在相会。
七夕节里。民间流行姑娘媳妇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男孩也要在七夕节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山西境内七夕前后多降雨,于是有“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的谚语。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关于七夕节发源地的传说,各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我本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发源自河南鲁山县的说法的。
“牛郎织女”的传说,即七夕节,发源并形成于鲁山,当地的牛郎织女文化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面貌,最早的明嘉靖志及市县乡的地名志均有记载。鲁山的鲁峰山一峰独秀,相传为牛郎放牧之地,为鲁山古八景之首,山下的牛郎洞是牛郎与织女相会之处,牛郎的后裔常在牛郎洞前跪拜、祭祖。九女庙的乞子、七夕节的乞巧风俗、葡萄架下的偷听习俗,鲁山县辛集乡的七夕古庙会、山区的养蚕织丝、农民对牛的尊崇、牛郎故里孙义村禁演《天河记》与外村牛郎织女戏曲传唱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等等,无不彰显出牛郎织女故事在鲁山深厚的文化根基。鲁山民众千年来坚信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美好故事,“地上鲁山坡,天上连***,牛女来相会,人间幸福多”,传唱了千百年的关于牛郎织女的民歌民谣,更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增添了对这一爱情故事的敬仰与缅怀。
2008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组奔赴鲁山县,实地考察了孙氏祠堂、牛郎洞、九女潭等牛郎织女遗址。2009年2月18日,中国民协正式命名鲁山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多年前,我曾在鲁山县孙义村居住多日,期间不断听闻村民们津津有味地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并到牛郎洞、九女潭进行了查看。人们指着九龙潭告诉我,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织女洗澡的地方……只可惜,当年用的还是2G老年机,未能拍下图片留念。
中国的七夕节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两个有情人约会日,鹊桥会,后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
小时候一到夏天在屋外乘凉,听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大人指着天上比较亮的一直大片是天河,也是***,东也有几颗星像织布梭子,称织女星,西也有一个担挑的星称牛郎星。牛郎憨厚老实放牛种田,感动仙女要体验民间生活,经仙人托梦牛郎,把在仙女潭洗澡的一红色衣服用棍挑走,后与仙女成亲,生一男一女两小孩。后被王母娘娘强行叫仙:回宫,牛郎挑两孩追赶,被王母用金赞子划了一条***隔开。并允许每年七月初七见一面。由于***过不去,天下的所有喜鹊去搭鹊桥会让牛郎织女相会。
民间在七夕后看到喜鹊头没毛,搭鹊桥累的。
民间湖北孝感还有董永七仙女七月七鹊桥会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