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成交,如何看待以高价方式购买文物回国?
苏轼这件木石图虽有争议,但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他的传世作品不多,每个字可以说价值连城了,更不用说这种非常少见的作品,对研究苏轼和历史有非常大的价值。能拍出四亿多,也是对苏轼的一种肯定,毕竟这种作品,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都想收藏,错过了这次机会可能就永远回归不了中国,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一是名人效应,如果是一个豪不知名的画作,谁会花几个亿。二是文化遗产民族情怀,首先具有珍贵的历史收藏价值,中国的文物流落在外让它回归本土是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三是有学术研究价值,可以借鉴学习。四是中国富人多了,太平盛世!
悟空小秘书邀请,导游郎随手一答。苏轼《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被国内神秘买家购得。对苏轼为数极少的传世画作能回国,大家欢欣鼓舞,认为是幸事。导游郎也非常喜欢那位洒脱、才华横溢、热爱生活、满身典故的苏大才子,虽然好几天前就收藏邀请,但一直等到这件事的热度稍降的时候才来回答,就是不想不合时宜的在大家高兴的时候泼冷水。
我们是中国书画的原产地国,有必要花大价钱从国外买回来一小幅书画吗?如果是私人土豪买的,个人喜欢无可厚非;如果是国有单位用公款买的,就不值得提倡了,有这笔闲钱,不如拿来办国内艺术教育,为以后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家。如果反过来操作,我们把中国书画价格炒到天上去,让外人屁颠屁颠的来买,那才是幸事呢。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这些艺术品看影印本、看影像和看原件没多大差别,研究人员需要的时候出去看看也可以。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其实真没必要花大价钱买回来,我们只要做好目录,告诉子孙后代,它们有什么艺术价值,它们在哪,是怎么流失出去的,是被偷的、抢的、还是买的、骗的就行了,没必要通过高价买回来,更没必要把这种行为当爱国行为宣传,导游郎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舆论导向。我们国家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以百万件计,除非我们举全国之力为外人打工,否则是买不胜买的。
另外,这幅《木石图》有不少专家认为不是苏轼的真迹,可能是后人的摹本。网上这样的***意见是不少的。我们对国内民间藏品的态度是只要有一个疑点就不予认可;对外国人操作的所谓流失收文物,只要组织论证的大多数专家认为是真的,不管有多少人反对都不影响认可。导游郎认为,真正的专家责任是以自己的学识、眼光、长期的努力,去发现流落在民间的宝贝,证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国内文物市场规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听别人嘚瑟和忽悠,把早年流失的东西高价买回来。
作为经济大国,有实力就要充分展示,把以前不管以何种方式流出的文物,回购回来!把老祖宗光辉灿烂的文化继承和发杨下去!助力国家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物归国也是分等级的,比如大价钱买兽首,那是没什么意义的,但是这件东西,流传有序,传世孤品,那是毫无疑问的顶级国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来源和中华灿烂文明的鉴证,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让它回到它的故国,对于老外来说,那只是一件中国文物,很值钱,可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承载了民族感情的辉煌的时代,是曾经作为地球上的文明中心的骄傲,我觉得物有所值,功在千秋
如何看待故宫文创年赚15亿这件事?文创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吗?
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文化,文创产业一定是有巨在潜力的。我们的商业归根到底是在做文化,比如品牌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社交也是,至于故宫的文创一年才赚15亿,我只能说要么另有原因,要么是一群无能之辈了。为什么这样讲呢?
故宫这个平台背后有多么大的***呀,先不说这么多的文物所涉及到的历史、文化、社会,就仅仅从品牌角度就可以从中打造出无数的超级品牌,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文化符合,仅把这些品牌资产化管理及品牌资产授权、市场运营、资本运营等就可以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商业力量。
故宫,如果想商业化运作,一定要吸纳更多的商业领域的管理、营销、投融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从体制内运营,还有就是内部的运营体制太过于封闭,不透明化,这些都是问题所在。总之文创产业一定是潜力产业,这是肯定的,文化资产管委会也将更好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