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不准许买卖,为什么各种鉴宝节目泛滥,而且胡乱估价呢?
由于国外可以各种形式的自由交易,而国内以保护文物为借口,不能公开交易。文物局不作为,放任各种鉴宝栏目信口开河,造成了目前的混乱状况。规范市场,首先是规范鉴定市场,上海文物局试点的三家鉴定机构,仍然以眼鉴为标准,和鉴宝栏目一样,没有新意,是不能取信于民的,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眼鉴为辅,才能客观地评价文物,还一个洁净的文化空间。然后开放文物市场,这时的价格,才是文物的价值。
按照文物法的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包括“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这五种途径,他们是可以依法进行流通交易的,所以“文物不准许买卖”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原来是没人把文物大回事,慢慢的都意识到文物能挣钱了,于是文物市场的繁荣才推动了各类鉴宝节目风起云涌,至于说胡乱估价,可能是为了收视率或者市场占有率好看一些吧,虽然胡说八道信口开河让人烦,但也没违法啊,而且电视台还巴不得你边骂边看呢。文物虽然没有具体的定价标准,但什么东西能卖多钱,还是有规律可循,胡乱估价的结果,就是可能只有傻子吧才会按这个价交易。
规范文物市场,只靠文物部门一家是很难的。但现在的国情是,要靠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的事情,一般都是办不好的,所谓九龙治水嘛。所以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在于个人吧,就跟股市一样,不懂行何必去凑那个热闹呢,一般骗的就是这些初来乍到的新手。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这个胡乱估价,甚至最后的高价成交,都是有目的的,极有可能是在洗钱。比如那个被拍卖出二点几个亿的明代斗彩鸡缸杯,很多人都觉得那玩意不值那个价格,但不仅估价惊人甚至成交价都惊人,应该是创了中国文物的拍卖纪录了吧,你觉得买这件文物的大老板会是被人骗的傻子嘛?
有资历的永远都在买卖。受限的是大众。那些大一点的藏家,和砖家。最爱表述的一种关点就是传承有绪,好像若干年后这些人的东西才最合理。其实很难自圆其说。比如说从王世襄那里得到一件东西,似乎就叫传承有序,但也许是若干年前王从鬼市得来。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就此得一结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占领至高点还是那些大藏家,正所谓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低之地春气常在。大众收藏虽众,好比冬气常在。
文物是可以买卖的,只是要符合一定条件。具体的螺旋真理老师已经贴了文物法,我要解释一下的就是,法律这样规定是出于对物权的尊重。传承有序的文物(就是合法继承的文物),国家没有资格剥夺你的物权,至多控制你的买卖。而反过来看,那些非法获得的文物,比如盗墓、非法占有国有博物馆馆藏等途径获得的文物,本身你就不享有合法的物权,更不会对你的买卖允许。
我要指出这一点的原因是,文物流通是文物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说中国绝大多数价值重大的文物现在还是在国有博物馆,买卖这件事也似乎显得“俗气”,有辱文物作为文化载体的伟大,而且更重要的,文物流通市场在管理还并不很到位的现状下乱象丛生,乱鉴定、***拍卖、市场过热、真***混杂等现象搞得藏家如堕云中,但是将文物流通直接判处***的心理还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设立基金、完善制度,促进文物得到国有博物馆和优秀的非国有博物馆的保护,但是我们不能蔑视藏家合法的文物买卖权利,甚至在法律上越界。
所以对于电视节目来说,过分重视文物的经济价值,确实有些俗气,我个人也不支持,但是只要是合法的,便是OK的。问题在于有些节目故意找托编故事,甚至节目专家不懂装懂,胡乱估价,这种现象还延伸到了社会上,这些年不是频发“故宫专家高估价汉代玉凳”之类的荒唐事吗?这中间真正的根结在于,对于文物流通的各个环节,我们的法制管理还很不充足,行政管理更需主动出击。以虚***鉴定为诈骗手段的相关利益者有没有得到查办和惩处?专业文博机构和专家有没有多为公众进行公益鉴定?……这些具体的问题是文物行业面对文物流通乱象所要回答的,而非意气用事。
文物流通是非常重大而专业的法律问题和社会现象,我期待先从文物行业内部开始,放下有色眼镜,开启专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