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周信芳先生的艺术人生?
周先生创立的麒派艺术有独特的魅力他把不利的嗓音条件变成了有别于其他流派的演唱风格,他的做戏功夫是一流的唱似说似唱,道白更是以情动人创造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幽默大方不愧是一代宗师。
周信芳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艺名麒麟童,周信芳并不是出身梨园世家,而是家里世代为官,但是他的父亲是个票友,后来还正式加入了戏班,所以周信芳也就从小随父亲旅居杭州,并开始练功学习。在七岁就开始登台演配角,先后改名为“七龄童”、“七灵童”和“麒麟童”。
周信芳于1908年在北京喜连成科班搭班,并且与梅兰芳等人同台演出,后来又到天津、烟台、海参崴等地演出,1912年又转回上海,与谭鑫培等人演出。
在长期的表演生涯中,周信芳吸收了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等京剧名家的长处,并且借鉴了其他行当的表演,学习徽剧、汉剧、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唱腔。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称为“麟派”。
周信芳的表演非常善于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活动。他最擅长的就是做功,一向以“做派老生”著称。他文武双全,身段洒脱简练,节奏强烈,轮廓鲜明,顿挫有力,周信芳的演唱古朴而又别致,他的嗓音条件并不好,但是他发挥了自己中气十足的特点,以气势取胜。
他反对片面追求唱腔的华丽,主张唱腔要表达人物情感,在行腔时,它有时不把腔唱全,而让胡琴把腔垫过,取其腔断神不断的意思。
他很善于在韵白中加上口语,使其充满生活气息,他非常重视念白的作用,提倡“七分话白三分唱”。除此之外,周信芳在打击乐器和服装化妆方面都有自己的创新,使其成为麟派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信芳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从1923年起就开始在欧阳予倩、汪笑侬、王鸿寿等人的促使下开始自编新戏,参加话剧《雷雨》的演出等,在抗战期间,他还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中,他的新戏也总是和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后,周信芳曾经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位。他还拍摄的戏曲电影《宋士杰》、《周信芳舞台艺术》等。
周信芳是海派京剧的代表人物,其舞台生涯较长,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但是其艺术总的来说比较粗疏,受话剧影响太深,在很大程度上写实性较强,违背了京剧写意特色。演戏注重真情实感,美感较欠缺。受嗓音条件限制,其唱腔不够甜美动听,韵味不够纯正。表演动作幅度过大,比较过火。戏路子甚宽,但稍显驳杂。艺术特色粗犷朴实,但缺乏精致细腻。当然麒派也是独树一帜的一大老生派别,有观众喜爱他的艺术。但真正的內行观众不大认可麒派,多推崇余派杨派,或者马派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