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艺术收藏

跨语境艺术展览

  1. 以“对话”为主题,摄影作品可以如何表现?

以“对话”为主题摄影作品可以如何表现

我们从下面几个不同层面来讨论对话。首先来看生活中的对话和电影的台词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说共性的东西。第一,在生活中和电影中对话的功能都是为了传情达意,包括传递信息、表达情绪感受。第二,电影和生活一样,都能够从对话中感受到人物性格,比如说“你好!”和“遛弯儿呢?”这两种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就可能***出不同的人物身份和状态。第三,在电影和现实中,大家都会利用对话本身的暧昧性和多义性。有一个朋友孩子从小在美国长大,想来中国学习绘画。朋友找了一位国内知名的绘画老师,让孩子先带着作品和老师见见面,顺便看看老师是否对他感兴趣。孩子从老师家回来后一脸困惑,说没听懂老师说什么。朋友问老师最后对他说的什么,孩子回答,老师说“那就这样吧”。我们都能明白,他不是汉语层面没听懂,而是没听懂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老师对他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话必须要放到特定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方能理解其意。电影也有暧昧多义的台词,但相对于生活中的复杂语境,电影中的语言会显得直白多了

跨语境艺术展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明确专业方向后,围绕主题,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再开始***方案、实际拍摄制作。避免漫无目的、碰运气式的扫街类型的拍摄。

  2.大量的拍摄、制作demo、重新审视、思考和修改,保证一个递进式的过程。避免创作方向来回跳跃、对每一个方案都只是浅尝辄止,缺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对一个方案深入探究的过程。摄影类的创作因其媒介的特性(可以轻易地得到一张富有信息量的图像),使人很容易能够“偷懒”,当发现自己作品略显单薄或立意牵强时就一定要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三、作品的力度

跨语境艺术展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学们创作摄影作品集时,不仅需要在视觉效果上抓人眼球。同时,更要努力尝试丰满图像背后内在的想法、情感,令其摄人心魄。

  在摄影作品中,尤以图片摄影最为典型,以下列举的三项因素对最终表现力负有最为直接的影响:

  1.作品内容的统一,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结构的完整和逻辑的严密。

跨语境艺术展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在图像的拍摄、处理上,需要做到大胆,新奇或富有特点,挑战人的视觉习惯,吸引观者的视线。

  3.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的一点——同一组作品下照片的“量”。同学们不难发现,摄影图片多以“组照”的形式出现(其他类型可看作“系列”等),原因便在于此。在统一整体主题框架的前提下,作品能够展现的方方面面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在信息的传达、思维的引导和感受的激发等方面的力度越大,越能让观者的视线停留并真正读进作品里去。

X

  每个人的时光,都是一本流影的书。

“对话”其实就是“交流”。摄影并不狭隘,其实我们的创作思维可以更开阔一些。对话、交流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同类之间。交流和对话,本质上就是有来有往的互动。

“对话”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同类交流,也可以是动物与人之间的眼神与肢体交流,还可以是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聆听自然的声音

顺着这个创作思路,我们可以创作出来的摄影作品,选题就比较宽阔了。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就是人像摄影作品。可以是纪实摄影,也可以是艺术摄影;可以去抓拍,也可以是摆拍。

人和动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是饲养员与宠物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在自然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偶遇。同理,摆拍和抓拍都可以。

动物和动物之间也可以有“对话”,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有些人家里养两条狗——这种属于同类动物交流;还有些人家里寄养猫也养狗——这种属于异类动物交流。这两种场景是最好拍的。当然,如果您不想拍摄家中的宠物,也可以到自然环境下,寻找野生动物之间的同类或者是跨种族交流。

人与自然的“对话”,可能拍摄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摄影创作者要存着“万物皆有灵的心思”进行创作。作为摄影主体的人物,不但要亲近自然,还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比较典型的就是禅意摄影——宫墙柳、钗头凤,黄縢酒、红酥手之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1820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