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成交,如何看待以高价方式购买文物回国?
文物归国也是分等级的,比如大价钱买兽首,那是没什么意义的,但是这件东西,流传有序,传世孤品,那是毫无疑问的顶级国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来源和中华灿烂文明的鉴证,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让它回到它的故国,对于老外来说,那只是一件中国文物,很值钱,可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承载了民族感情的辉煌的时代,是曾经作为地球上的文明中心的骄傲,我觉得物有所值,功在千秋
悟空小秘书邀请,导游郎随手一答。苏轼《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专场成交,被国内神秘买家购得。对苏轼为数极少的传世画作能回国,大家欢欣鼓舞,认为是幸事。导游郎也非常喜欢那位洒脱、才华横溢、热爱生活、满身典故的苏大才子,虽然好几天前就收藏邀请,但一直等到这件事的热度稍降的时候才来回答,就是不想不合时宜的在大家高兴的时候泼冷水。
我们是中国书画的原产地国,有必要花大价钱从国外买回来一小幅书画吗?如果是私人土豪买的,个人喜欢无可厚非;如果是国有单位用公款买的,就不值得提倡了,有这笔闲钱,不如拿来办国内艺术教育,为以后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家。如果反过来操作,我们把中国书画价格炒到天上去,让外人屁颠屁颠的来买,那才是幸事呢。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这些艺术品看影印本、看影像和看原件没多大差别,研究人员需要的时候出去看看也可以。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其实真没必要花大价钱买回来,我们只要做好目录,告诉子孙后代,它们有什么艺术价值,它们在哪,是怎么流失出去的,是被偷的、抢的、还是买的、骗的就行了,没必要通过高价买回来,更没必要把这种行为当爱国行为宣传,导游郎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舆论导向。我们国家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以百万件计,除非我们举全国之力为外人打工,否则是买不胜买的。
另外,这幅《木石图》有不少专家认为不是苏轼的真迹,可能是后人的摹本。网上这样的***意见是不少的。我们对国内民间藏品的态度是只要有一个疑点就不予认可;对外国人操作的所谓流失收文物,只要组织论证的大多数专家认为是真的,不管有多少人反对都不影响认可。导游郎认为,真正的专家责任是以自己的学识、眼光、长期的努力,去发现流落在民间的宝贝,证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国内文物市场规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听别人嘚瑟和忽悠,把早年流失的东西高价买回来。
一是名人效应,如果是一个豪不知名的画作,谁会花几个亿。二是文化遗产民族情怀,首先具有珍贵的历史收藏价值,中国的文物流落在外让它回归本土是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三是有学术研究价值,可以借鉴学习。四是中国富人多了,太平盛世!
作为经济大国,有实力就要充分展示,把以前不管以何种方式流出的文物,回购回来!把老祖宗光辉灿烂的文化继承和发杨下去!助力国家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这二幅苏东坡的画,作为收藏,只能说是聊备一格,因为这二件作品无法考证,谁也没见过苏的真跡。有人认为苏首先提倡文人画,因为蘇有一说,"画图论形似,是干孩童隣。"不谈形似可能要神似,不谈形似,也可能是要抽象。看来後者是不可能的。这二幅画当然不是抽象画,但是很难说这二幅是文人画。画面给人一有高度的遐想,有文学的内涵,这才是文人画。当然画还分工笔和写意,这二幅画或可帰類于写意,但是画得並不好,石头,枯木在运笔上还有奌刻。後世倪云林有说,"余之画竹,不管是芦是麻,聊写胸中之逸气耳,"我们很难体会到这二幅画中有大文学家苏东坡的"逸气",我没見过原作,但早期珂羅版的印刷品年轻时候就见过了,无从定真伪,这里所说只能是本人一得之见。
艺术品会变得越来越贵吗?为什么?
随着货币超大量的发行 通货膨胀已经很严重了 而“房住不炒”房子保值增值的势头也已被遏制; 股市投资机会不少 但风险也相对加大; 唯有艺术品的投资价值相对稳定。 而作为天然艺术品的精品奇石 它的投资价值也凸显出来了 因为它集稀缺性 唯一性 观赏性 艺术性于一身 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艺术瑰宝 “石不能言最可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 奇石的价格会越来越贵。因为现在的城里人整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里 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 加之生活压力逐年加大 心情抑郁的人越来越多; 而奇石是天然艺术品 经常抚摸盘玩奇石能使人心情愉悦 荡涤心灵; 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精品奇石的投资价值 奇货可居 开始收藏投资精品奇石 所以精品奇石的价格只会越来越贵 “一石难求”的局面将会频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