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谈谈疫情下艺术品收藏问题?
当下收藏品市场被伪专家,国宝邦,***者,经营者给闹的,全国古玩市场一片悲哀,自己坑自己,再加上全球疫情,几年内不会好转,真品价位下滑,眼力好的可低价收点精品,老普残就别上手压资金啦,留点现金,美金,黄金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因为疫情,宅家的时间比以前多了,除了家务,就是看看网上的收藏市场,学习学习知识,提高自己对收藏有价值东西的
视频加载中...认识!
任何艺术收藏品,都不会脱离材质,形状,做工三个要素,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的东西,才能具备艺术感,有艺术感觉的东西,才有收藏价值,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再会上涨,如果没上述三要素,放置时间再久,最多算个古董而不是文物!
个人观点,勿喷!
受疫情影响,艺术品市场当下不是很繁荣,价格也有下行。但从长远看,一方面,全世界货币放水,保值的资产只有房产和艺术品,尤其是稀缺性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装饰艺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推动精品价格上涨。
全球重疫之下,未来无明,人们普遍会产生对生命健康,生理、心理、物质、精神、治安等各方面的担心及焦虑。普通人很市俗直接寻求物质财富的占有以及医疗救助的保障,这类人没有追求更高文化视野及精神艺术品的寄托,所谓追求乱世黄金,心理较脆弱,抗病灾承受力差,痛苦指数高;另一类人,有基本的物质基础,追求更高文化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及审美情趣,知识眼力提升,疫情经济下滑情况下,会逢低收藏自己喜欢的古玩艺术品,研究欣赏,提升视野,身心愉悦,精神畅达。免疫力提升,不会过度局限于疾病灾疫的恐惧中,就算后天是末日,也会把玩着自己的藏品而释然从容,看淡了历史时空及人的生老病死,唯不负美的欣赏,痛苦指数低,易于战胜疫疾,重见阳光。这群人将是灾后艺术品投资收藏的主力,正如2003年非典后艺术品市场黄金成长期。灾后人们更珍惜生命的可贵,更需要美的感染及精神的力量源泉。所以疫情下尤其中国控制的人心稳定,更是一批实力藏家出手夺宝的好时节,他们带动年轻人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对艺术文化有更高的追求,这必然辉煌中国历难不衰的文化自信。
现在疫情影响挺大的。有利就有弊。rmb肯定贬值。有闲钱可以适当收藏一些好的器物。既能欣赏又能升值。最关键还是要找对藏品。找对师傅。收藏是个漫长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疫情期间,现在各大博物馆***用了网上立体参观形式,您感觉如何?
行不通就变化,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不能出去,但是骚动的心是按捺不住的啊,博物馆这种举动,刚好满足了大家的需求,能不出屋大饱眼福,不错不错!
另外更难能的是,借助这种方式,博物馆在内容上可以做的更加的深入透彻。一般我们个人直接到博物馆等去体验参观,大多都是凭借个人喜好,有选择的去观瞻,难免会有所遗漏。现在由官方主导型的输出内容,肯定会更丰富全面,知识输出得价值更大!
从技术层面来讲,也能对网络传播技术的推广做出贡献,积极推动技术的普及应用,中间肯定会出现各种难题,也算对技术条件的研究提升做了考核,督促其发展。
作为普通大众,能借助网络游览,节约了时间成本,出行交通成本,等等不方便因素,博物馆这么做真的是让大众更加简单快捷的接触到博物馆。
从公共管理上讲,没有了人群聚集,缓解了交通。减少了环境污染,夜保障了博物馆得公共设施,此举给赞!
首先谢谢邀请答题,今年比较特殊,各大博物馆都在网上开展了参观模式,我感觉非常不错,因为去真实的博物馆要排队等待,人流量大,嘈杂,虽然可以近距离参观展品,但还是被保护罩隔离着!网上参观博物馆也可以近距离参观,非常好!在开发成带有讲解的3D效果那样会更好,就像自己身临其境的一样参观真实的博物馆一样。
谢谢邀请我是阿朵。现在是网络时代,博物馆***用网上立体参观模式是大势所趋。正是这场疫情,加快了网络的进程。这是非常好的办法,让大家足不出户可以参观各大博物馆。希望大家喜欢我的观点,关注一下谢谢!
这次疫情影响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很多行业也被迫创新以寻求发展,也有因疫情带来的利好消息就是加速行业改革创新。更多的平台开始集体寻找线上发展,博物馆也不例外,在我看来,数字化博物馆是未来参观与保护文物的大势所趋。
大家还记的2019年4月15日晚的那场大火吧。200多年前,35岁的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戴上了***,正式成为法兰西的帝王。他的***,在这座1163年建造,1345年完工的教堂里,得到证明。但那晚,***的圣母院却在一片火海中,写下了令人无法名状的悲伤。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尖顶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感到痛惜。
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在里约的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约 2000 万件馆藏文物中的 92.5% 被毁,该馆仅有10%的馆藏品得以幸存;
2015年1月初,位于云南大理,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600余年的巍山古城楼起火,雄伟的古楼建筑被毁;
2014年11月14日,始建于北齐天保末年的伏龙寺于凌晨突遇大火,寺院后方的大雄宝殿全部烧毁;
历史上,紫禁城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被逐出皇宫的五百多年间,据史料记载的火灾,就有四、五十起……
这些悲剧的发生,给全世界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次次敲响警钟。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做好做细消防工作,更需要最大化利用现代技术留存文化遗产信息。在物联网、大数据、[_a***_]等高新技术为博物馆保驾护航的背景下,文物数字化已经是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文物数据,为每一件文物形成独家的数字化档案,实现文物、遗址的重建修复,也让文物有更精准的保存方式、更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对文物传统保护方式的有力补充。
我相信总有一天——数字化,不仅能让文物遗产重生,更有可能让文物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