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的“冬天”要来了吗?
想了解艺术品拍卖的晴雨表,当然离不开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古董艺术品集中地和拍卖交易航母的中国香港。随着11月20日佳士得香港落下最后一槌,本轮香港地区秋拍宣告结束。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甚明朗的态势下,境内外各大拍卖行有人欢喜有人忧。
本季香港苏富比秋拍于10月3日结束,共20个专场,历时五天。本季秋拍交易总额36.4亿港元,为苏富比进驻香港以为取得的第三高的成绩,与2017年31.5亿港元相比,增长15%。本轮秋拍中,共3199件标的出售,创造世界拍卖纪录17个。
乾隆洋彩透雕夹层玲珑尊,成交价:1.49亿港元
香港苏富比预展现场
北宋 钧窑紫斑盌 成交价:24,120,000港币
南宋 官窑青釉葵瓣洗 成交价:81,351,000港币
谢想!感觉艺术品的"寒冬"几年前就来到了,观察、分析、推演艺术品市场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已经显现出疲惫和无奈,规范的几家大型拍卖公司每年除了拍出几件精品,其它都是为了成交额凑数,真正的实情只有他们心里明白,至于那些混迹于江湖小型公司多数就是骗子。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主管部门应该出手了,看看藏友们发布的意见,藏友们早就心知肚明了。(删我的回帖特么咣咣)
有的拍卖公司和展览公司就是靠骗前期费用活着的,人们都了解了他们后,他们就不是冬天要来了,而是他们要关帐歇业了,有关部门以经指明了艺术品拍卖公司要取消传统经销摸式走商业化市场道路,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要走出去找货源寻求利益最大化,等货上门的指有死路一条。
2018年香港第一轮秋拍中,已经感觉到了市场的降温了。
1.成交额的变化,从去年的18.08亿到今年的9亿「港元」。
2.第二轮拍卖,降温更加明显,成交率仅73%,重要作品流派,苏轼作品成交与估值持平。
3.不是市场缺资金,而是估价高于市场预期。未来拍卖行需要对市场更冷静的判断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