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清明上河图,故宫还有哪些书画作品称得上是镇馆之宝?
先说一下,题目中说除了《清明上河图》之外,故宫还有哪些堪称镇馆之宝的书画作品,却给了一幅青绿山水图卷。先来说说有几件绘画作品:
《游春图》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画作品,传为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画。上有宋徽宗赵佶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6个字,可以说是一幅流传有序的中国早期山水画艺术珍品。整幅作品画面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是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董源被董其昌视为“南派”山水开山鼻祖,其画作风格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印象。这幅藏在故宫的潇湘图展现的是潇湘胜地人文的现实体现,正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十八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用青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北宋时期的航拍中国,整幅画卷全部展开长达数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展现的场景还要恢弘。虽然画卷展现的内容非常多,但是画作中的细节也处理的非常好,流传千年,依然摄人心魄。当然故宫好的书画还有许多,比如入围中国十大传世绘画的《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其他的如宋徽宗《听琴图》、赵孟頫的《人骑图》都是经典作品。
书法作品,故宫藏有历代书法作品七万五千余件,这些作品都是历代精心,历经了时代的考验,要从这么多作品中,选出几件镇馆之宝的确非常的难。
书法中,我首推陆机的《平复帖》,这件作品称为“法帖之祖”。《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这两幅作品是乾隆皇帝非常珍爱的两件书法作品,它们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齐被乾隆皇帝视为珍宝,称为“三希宝帖”,这位皇帝还在故宫建了三希堂,专门由于品鉴书画作品。现在《快雪时晴帖》珍藏在台北故宫。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曾说过,北京故宫有什么镇馆之宝,我有时候还真的不好回答,因为我们没有搞过这一类的评选活动。 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首屈一指的镇馆之宝当属《清明上河图》。
青铜之宝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樽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实例。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为故宫书画代表作品,该画为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作品以长卷形式,***用散点***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法帖之宝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
说一个最近很火的吧。
《国家宝藏》第一期中的第一个国宝——千里江山图。
《国家宝藏》现在是央视爸爸做的超棒的一个综艺,放出之后几乎秒杀其他所有节目。不说这个了,说说国宝吧。
这幅图色彩艳丽,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距今已经上千年,经过了千年的洗礼,这幅画依然鲜艳无比。王希孟是一个青年画家,因为此画深受皇上的赏识,他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国家的爱。并且北宋当时注重文化培养,而人文地位很高,从而绘画从“人与社会”转变成了“人与自然”的主题。
后来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又研究这幅图,画出了一幅基本说是一模一样的***品。先描轮廓再上色,最后再上一遍色。上色的颜料是从深山老林里找出来的宝石,正是得益于此,千里江山图才千年不变色。
这幅画,是十八岁少年天才的大作。少年得志、名动天下,人生得意莫过于此。然而完成惊世名画后,王希孟却如流星般消失于历史的天空,留给后人难解的历史谜团。每一处地方都是细节,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去故宫看一眼它真正的面目,感受千年不变的画作,十八岁少年给我们带来的气概。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藏有许多珍贵书画,不知题目里问的是哪一个。因为《清明上河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以下暂且只盘点一下北京故宫的镇馆书画吧。
画作: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1900年,八国联军将《五牛图》抢走,后几经辗转,被香港企业家买下。1950年代,此画***化部购回。此时画作已积满尘垢,大小洞蚀数百处,经过修复得以复原。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展出了此画。
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应该算是人尽皆知的,画作内容生动展现了五代时期***贵族的服饰、用具、礼仪、乐舞等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技法本身的线条、色彩、构图等也都极具艺术特色,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此画清雍乾时期才进入故宫,溥仪被逐出故宫时将其带走,后来被[_a***_]重金买下,他到香港后低价转让给了大陆,于是画作重回故宫。
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本为东晋顾恺之所绘,很多画家都画过,故宫博物院藏有一部分宋代摹本,另有两件摹本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的摹本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这幅作品既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也是难得的卷轴式连续性故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