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艺术收藏

锡器博物馆

  1. 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

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某天,已经63岁的乾隆正在御花园中游赏春光,忽然一名侍卫匆匆为乾隆皇帝带来云南大金川前线的战报,上面说到缅甸要犯逃脱。乾隆接过奏章,细细读过后,眉头一皱,龙颜大怒,说道:“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面对皇帝的盛怒,旁边的人都战战兢兢。此时身为三等侍卫兼补粘杆处侍卫的和珅大声回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锡器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当初季氏将攻伐鲁国属国颛臾,身为季氏家臣冉有、季路赶紧将这件事告诉自己老师孔子。孔子就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来指责冉有。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就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身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这样的回答出自一名侍卫之口,而且回答的如此切题,深合这位皇帝的胃口,当然让乾隆感到好奇。和珅一下就得到乾隆的赏识,提拔为皇帝的仪仗队侍从,从此之后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皇帝。

    这年和珅23岁,开始平步青云,跟着出任管库大臣、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

    锡器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切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和珅的成功也不是偶然而得来的,也来源与和珅的长期准备和不懈努力。

    和珅虽然身为满族,但小时候就父母双亡,只有与自己弟弟和琳及一位老家丁生活。从小和珅就知道抓住机遇、出人头地的重要性,也时刻为将来准备着。

    锡器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和珅考上咸安宫,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据说和珅就在这个时候,开始研究起当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了,经常揣摩乾隆皇帝的喜好,并有意模仿乾隆皇帝的字体,就是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得到皇帝宠幸。

    和珅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贪官,据统计在嘉庆四年查抄和珅的财产时,一共分为109号,在这109号中,最终只有26号做了估计,而就这26号在当时的估计就有“二百二十三兆两”白银,一兆是一百万,那么二百二十三兆两就是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这只是估价的其中很少的26号,还有83号没有估计。所以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贪一点也不为过。那么,他贪了这么多乾隆帝就没有察觉吗?他为什么在乾隆帝面前那么得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前世缘分

    据野史记载,在雍正帝还在位的时候,皇宫有一名妃子,长相娇美。一天,乾隆有事进入后宫,正好从这名妃子旁边经过。他看到妃子正在梳妆打扮,便和她开起了玩笑,猛地从后面用双手蒙住了她的双眼。妃子别蒙了双眼之后,本能地用手中梳子向后击打,正好打在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自知是自己无理在先,只得悻悻离开。而第二天恰好是初一,乾隆照例去宫中向太后请安。太后看到乾隆额头上的伤痕,便追问其缘故。在太后的严辞诘问下,乾隆说出了实情。太后大怒,她觉得是妃子调戏了乾隆,便下旨将其赐死。乾隆在太后的盛怒下,也没敢帮那个妃子求情,他匆忙请安离开太后之后,回到住所,越想越不是滋味,便用手指沾上朱砂,前往妃子的住处。可是,这时候妃子已经悬梁自尽了,乾隆趁众人不注意的时候,便将朱砂点在了妃子的脖颈处,边点边在心中说道:“是我害了你,如果我们有缘,二十年后再相聚。”

    而到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时候,和珅承袭其父世职,并以官学生的身份入选乾隆的銮仪卫,充当浑唐阿(皇帝轿前的执事人)。一天,乾隆出行,御驾正要启动的时候,大家却找不到华盖了,乾隆便问:“这是谁的过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只有和珅回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样和珅便引起了乾隆的注意,而且乾隆看到他后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不知道在哪见过。神奇的是,和珅的面孔留在的乾隆的心中,让乾隆念念不忘。当乾隆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便开始回忆往事来搜索这张面孔,恍惚间他想起了那位冤死的妃子,她的面貌和和珅非常相似。于是,乾隆便间和珅秘密招入宫中,当和珅在乾隆跟前跪下的时候,乾隆发现了和珅脖子上的朱砂红痣。这样,乾隆便认定和珅就是那位妃子转世,从此便对他恩宠有加。没过几年,和珅便从一个浑唐阿升至军机大臣、大学士,还先后兼任、担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举凡朝廷的军政、财务,皆由其专揽,并持续了二十余年。

    当乾隆快要驾崩的时候,他还对和珅说:“你之所以能得到我的恩宠,并且能够为所欲为,是因为我和你有一段宿缘。

    会猜乾隆的心眼

    和珅之所以能够被乾隆所恩宠有加,其实最关键的还算会猜乾隆帝的心眼。乾隆将要喜欢什么,和珅总能先猜到,赶快准备。乾隆决定要做什么,和珅也能立刻照办,还能办的废除妥帖。乾隆做了不应该的事,但是只要是乾隆想做的,和珅也决不会阻拦和反对。有些应该做的事,乾隆没有去做或者不想做,和珅也不会自作主张、做出比乾隆更聪明的样子。这样,乾隆就特别喜欢他,觉得没人比他好。

    和珅会猜乾隆的心眼,但是他却不会猜嘉庆的,不但如此,他还在乾隆面前告嘉庆的状,得罪了嘉庆。所以等乾隆一死,嘉庆便抄了和珅的家,并把他赐死了。所以也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大家好!我是渔公子,我来回答。

    一、

    清朝有个出了名的大贪官,他叫和珅,他一生所***的银两高达8亿两白银,相当于乾隆年间国库的十几年收入。如果放在今天来看,一两银子按150元人民币计算,那么和珅就等于***了12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额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和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走上青云之路,***了这么多的银两呢?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出生于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和珅三岁时,他的母亲就因为难产而去世,九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他因此成为了一个孤儿。

    不过他也还算***,在一位老家丁和他父亲一位偏房的照顾下,他才不至于被赶出家门。和珅从小也聪明好学,他后来考上了咸安宫,并且精通满、汉、蒙古、西藏等四种语言,他更是熟读四书五经,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博学多才的他深受老师们的喜爱,而这些也为他以后出人头地奠定了基础。

    二、

    后来,和珅在一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听从他岳父的话去当了侍从,这也是他发迹的开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和珅的身上一点也没有错。有一次,乾隆皇帝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下旨,在场的大臣们都弄不明白乾隆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而和珅就听懂了,他说皇上是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和珅因为这句话,被乾隆皇帝所赏识。

    还有一次,乾隆在看《孟子》,由于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楚书上的注解,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问乾隆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后,他将书上的注解全部都背了出来,令乾隆对他赞叹不已!这也是乾隆开始重用他的原因,因为他实在是太有才了。

    和珅刚开始被重用时,也确实做了几件让乾隆高兴的事,就比如他审判李侍尧受贿案时,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形象。还有就是举办千叟宴,总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个长寿的人,因此他曾举办过三次千叟宴,但第一次千叟宴时,由于乾隆因为一点事耽搁了,导致菜肴凉冷,举办的比较失败。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有些人的父母喜欢,有些人自己也看过,在里面大多数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和珅了吧。提起他,大家第一印象是大贪官。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

    说起贪,和珅是专业的。小贪或者贪一两次之后金盆洗手应该不会被发现,但一直贪,是肯定会被发现的。有些制度落实时,或者皇帝微服私访时就可以看出来,乾隆皇帝对这件事肯定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根据一些书籍记录,和珅最后***的钱是当时清***年收入的好几倍。皇帝也不傻,为什么不早点对他进行惩罚呢?反而让他平步青云。有以下几个原因:

    和珅小时候家里很穷,十岁不到父母双亡。这种情况让他更想出人头地,于是从小读很多书,积累了自己的知识。。

    小时候四书五经背出来就已经易如反掌,还掌握了满汉蒙三种语言文字,是那种特别熟练。

    学会了语言文字,他还练习了书法,以至于到后面,他写的字和皇帝几乎相差几。乾隆皇帝很喜欢好学的人,人老了,看到满族人中出现这么一个好学生,当然非常疼爱。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全员堕落,满族人除了皇室中的收到了好教育,其他都不求上进,觉得自己无敌了的那种。

    乾隆时代是封建权力最集中的时代,而且国家领地也很大,人口从1亿增长到了3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地主和百姓的矛盾也会有相应的增长。行政方面需要处理的事情肯定变多了。

    乾隆皇帝也六十有几了,事儿多身子需要注意,所以就需要人来帮忙,但这个人要有能力,还最好是满族人,因此就选中了和珅。当时的他正当年壮,是打拼的年纪,而且有才华有能力。

    因为好多朝代是因为地方党羽发展聚集起义之后被推翻的,所以清代好多皇帝都是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一发现端倪就会马上进行打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1441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