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艺术收藏

看懂艺术展览,看懂艺术展览的感受

  1. 如何评价董其昌的书法?

如何评价董其昌书法

最近,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引起了董其昌热。展览规模宏大,集海内外博物馆藏品百余件,包括董其昌收藏字画及他本人的书画精品,是学习董其昌书画艺术的好机会。看懂这个展览,应先知道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和风格特点

董其昌,上海松江(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人称“董华亭”,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

他的书法,由于清康熙帝的推崇,享誉极高。

看懂艺术展览,看懂艺术展览的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早年学颜真卿、虞思南,后转学于魏晋“二王”诸家,邢侗说他“大有李邕、徐浩风”,行书受米芾影响,并主张以画理和禅意入书法。他在《论用笔》中讲“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主张“欹侧多姿”,反对“布置均匀”,有意指向赵孟頫,并一生将赵孟頫作为竞争对手,他曾说“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说“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

董其昌在书论中提到“古淡”,崇尚晋人潇洒自然的意韵,他以为,“古淡”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追求自然天真的艺术情怀,所以他把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怀素的狂草《自叙帖》都以“平淡天真”评价之。故他的书风力争与赵孟頫拉开距离,形成他所追求的“自然潇洒,平淡天真”之风格。如图一、二,为董其昌 草书作品,这也是他书法的典型特征。他的这一书风及艺术观,对当时乃至后世影响极大。

董其昌的“巧丽”和“古淡”之风,为明代树立了优雅文人士大夫风向标,开创了他的书法风貌,但并不能算是创新,他功力远不如赵孟頫,尤其是写大字,暴露了腕力不足,如图三的五言诗联。不仅点画线条弱,笔法不够精到,结体过于松散,而且他所追求的流丽恣媚风格,也没能脱离赵的体系,故到晚年他承认赵不可及,对赵推崇备至。“余年十八岁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看懂艺术展览,看懂艺术展览的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学古不足,而被人误认为是自成面目的远不止董其昌一人。

董其昌的书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擅长用淡墨,有一种空灵飘逸的感觉

看懂艺术展览,看懂艺术展览的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董其昌深得二王笔法用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他的字整篇都是非常流畅的,速度极快。

3.结构相对拘谨,通篇的字大小基本统一,章法变化较小,相对于黄庭坚,王铎,傅山等等,没有大开大合之美

4.结构章法相对于米芾来说更媚俗,也可以说更加的雅俗共赏!

若论对晚明至清代近三百年书法影响最大者,非董其昌莫属。

董其昌不仅是富有盛名的书家、画家、鉴赏家,而且在书画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修养

他初学颜真卿《多宝塔》,后改学虞世南,继而上溯魏晋,出入唐宋诸家,在遍临名家的基础上,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用笔上,他汲取了虞世南圆润丰美、筋骨内含的特点。

在章法上,他参考了杨凝式《韭花帖》的布局方法,高处落墨,远处养势,字距和行距疏朗清旷,从而形成了萧散简远的特点。

在用墨上,他善于渴笔,喜用淡墨,故笔韵清逸。

董其昌并不矜奇炫异,故作狂态,而是追求一种清劲绝俗、平淡自然的风貌。因此他的行书淡雅自然、天真烂漫,有清秀醇美的气息,是典型的南派书风,真可谓擅尽江左风流妍媚之美。

董其昌是一个崇尚帖学的代表人物,除唐碑外,至于北碑和汉碑,几无涉猎,因此,他的书法缺少一种质朴、苍劲、雄伟的气息,用笔也不够凝练老辣。

虽然如此,他严谨的作书态度和轻风飘拂的表现状态,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1418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