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艺术收藏

易玺文化

  1. 传国玉玺真的存在过吗?

传国玉玺真的存在过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件东西影响了历史和人物命运,它就是中国封建皇室世代相传的宝物、最高权力的象征——传国玉玺。

在三国中,这个皇室至宝似乎刻上了不祥的诅咒,凡是与它有关联的人下场都不好。请看,十常侍之乱中,这个国宝神秘失踪。后来孙坚发现了它,却隐匿不报欲携回江东,在事情泄露后甚至不惜发下毒誓,结果竟真的应验,在37岁时死于乱箭之下。其子孙策,保管此玺一段后将其献给袁术,以此为抵押借兵,然而他也未能逃脱20多岁就早夭的命运;得到此宝的袁术称帝不成,兵败时呕血数升而死;后来此宝归于曹操,他虽没过早夭亡,但一直受到神秘的头痛病的困扰,最终死于此病;后来的曹丕等,也未有长寿者。

说到这,就不能不从传国玉玺的来历说起。《三国演义》借书中人物程普之口,详细讲了它的故事。这个国宝的前身是一块玉,但包在普通的石头中。楚国人卞和根据所谓凤凰栖于其上发现了它,两次将它献给君王,却落得个欺君之罪,先后被砍掉了两条腿。新国君即位后,他捧着这块石头泣血痛哭,新国君派人剖开此石,才发现了这块宝玉所以被称为和氏玉。

易玺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丞相李斯用此玉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恒昌”八个字,制成了皇帝专用的印章即玺,准备代代相传。然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便死去,秦二世更是短命之君。持有玉玺的汉代皇上也呈一代不如一代之势,既不寿也不昌,其不良影响不言自明。

我们再看看孙坚发现它的情景:汉宫一口井中竟发出“五色毫光”,打捞后发现一名宫女,已死亡数日却尸身不坏,就在她身上找到了这块玉玺。显然,如果不是其放射性导致水分子变化发光、尸身不坏,再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孙坚拿到玉玺后,整个性情都变了,从一个十分豪爽的英雄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小人,其智谋、大义等消失无踪;他的儿子孙策,年轻轻的也脾气暴躁,竟如同项羽一般得了个“小霸王”的绰号。本来胸无大志的袁术,拿到玉玺就做起皇帝梦来了,而他本可以坐享平安许多年的。得到玉玺的曹操,其作为也远不如前期,变得十分平庸。

还可以提出的一个证明是,在传国玉玺存在的年代,开国皇帝都英明且寿命不短,这显然是他们打下天下后半道才拥有那块害人石,所以受其影响小。而他们的皇子皇孙,则一代不如一代,昏庸又短寿,是从小就接触玉玺的缘故。到了玉玺已永远失去的清代,皇帝如康熙、乾隆还有老妖精慈禧,都活到了帝王中罕见的高寿。

易玺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应该是不存在的,传国玉玺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史书中既没有详细的记载,也从来就没有在现实社会真正出现过。

传国玉玺,相传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刻而成,其尺寸大概是四寸长四寸宽,上面还有五条龙绕在一起的形状,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和氏璧是什么形状?和氏璧是中间有孔的圆形玉,而且璧薄,厚度肯定是没有四寸的,和氏璧是这个样子的:

易玺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传国玉玺是这个样子的:

传国玉玺就明显比和氏璧更厚,而且和氏璧中间还有一个圆孔,如何改?大的改小,能改,小的改大,好像改不了吧。

再来说传国玉玺本身,秦始皇也许有块玉玺,上面刻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船过洞庭湖时,起了风浪,差一点船要翻了,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保佑。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又有人将此玉玺奉上,从洞庭湖捞上来的,此玉玺是不是彼玉玺,没人知道,很可能这个时候就中断了。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献上传国玉玺,但此玉玺上刻的字变了,变成了: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字都变了,怎么会可能是秦始皇之前的那块玉玺呢?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的一块著名的宝玉,据说秦始皇在得到它后,将其加工成传国玉玺,后来历朝历代都以拥有这枚玉玺作为***合法性的依据。虽然正史中对玉玺曾有过详细的记载,但是现在这一传国之宝却不知去向。

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琢玉能手名叫卞和。有一次,他在荆山找到了一块石头,他凭借自己的经验认定这是一块宝玉。按照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只有把美玉献给国君,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于是,卞和就把玉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找来玉匠鉴别,玉匠认为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于是砍掉了他的一只脚,并将他赶出国都。

后来,楚武王即位了,卞和为表清白,又到宫中献玉。楚武王也找来玉匠鉴别,结果这块玉又被认为是石头,和因此又失去了另一只脚。又过了几年,楚文王即位,卞和本想再次到国都申诉,可是他年老体弱,身有残疾,行动不便,感到悲痛万分,于是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大哭,直至眼中流出鲜血。楚文王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派人去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那么多,可是只有你这么悲伤,究竟为什么呢?”卞和说:“我并不是为失去双脚而伤心。这分明是一块稀世美玉,却被认为是石头;我对国君如此忠贞,却被判为欺君之罪。我是为这黑白颠倒的世道而哭泣啊!”楚文王听到这话,心里受到了震撼,于是找来玉匠,命他剖开这块石头,结果发现里面果然是晶莹的美玉。人们为了纪念卞和,就把他所献的那块宝玉称为“和氏璧”。此后,和氏璧就被收藏在楚国的宫中。孕欧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已经成为一块广为人知的珍宝,后来辗转落到赵惠文王的手中。秦昭王听到这个消息,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物。赵王担心秦王不讲信用,又不敢公开拒绝,于是派蔺相如带着玉璧出使秦国。秦昭王见到和氏璧却不提十五座城之事,蔺相如便机智地夺回和氏璧,要求秦王兑现承诺,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来接受和氏璧。秦昭王为此特意斋戒沐浴几日,蔺相如趁机设法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这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在此之后,和氏璧长期为赵国所有。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灭掉赵国以后,得到了和氏璧。后来,他建立了秦帝国,并用和氏璧制成印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了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之宝。公元前1年,汉哀帝病死,幼帝继位,玉玺便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之前,曾派堂弟逼太后交出玉玺太后气得将玉玺掷于地上说:“你们逆天理,不会有好报!”当王莽拿到玉玺时,发现它被摔掉了一角,于是命工匠用黄金镶饰。王莽***垮台后,传国玉玺被赤眉军得到。东汉初年,光武帝统一全国,玉玺被保藏在洛阳的宫中。

汉末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他手下的士兵在一口井中找到了一具宫女的体,并从其身上搜到了传国玉玺。后来玉玺被袁术得到,并借此称帝。袁术死后,玉玺又落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手中。20年,曹不逼汉献帝禅让,然后命人在传国玉玺上刻下隶书“大魏受汉传国玺”七个字。

曹魏末年,司马氏掌权。265年,司马炎篡位,传国玉玺归晋。311年,前赵刘聪俘虏了晋怀帝,玉玺归前赵。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玉玺后,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个字。350年,传国玉玺又落到冉闵手中,后来冉魏以玉玺向东晋求援,这样,玉玺又回到了司马氏家族。到了南朝,传国玉玺历经了宋、齐、梁、陈四朝。

隋朝一统全国以后,传国玉玺存入隋宫。61年,隋炀帝被杀于扬州江都,萧皇后带着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唐朝建立后,皇室手中却没有象征正统地位的玉玺,后来唐太宗便命人刻了几枚印玺聊以***。唐朝打败突厥后,萧皇后返回中原,传国玉玺从此归唐朝所有。

唐末天下大乱,朱温于907年夺得玉玺,篡位建立后梁。923年,后梁被后唐所灭,传国玉玺也传到了后唐。据史料记载,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后唐末帝李从珂。936年,石敬瑭攻陷洛阳之前,李从珂将所有御用之物投入火中从此,玉玺神秘失踪,至今也没有人能够拿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其是否仍存在于世。行后来历代皇帝都竭力搜寻传国玉玺,却始终没有找到,只得自行镌刻印玺。宋哲宗时,有一个名叫段义的农民在田里发现了一枚玉玺,赶忙将其送到朝廷。经多位学者考证,认定这正是秦始皇所制的传国玉玺。然而当时就有很多人怀疑这枚玉玺是伪造的,因为北宋皇帝向来喜欢祥瑞吉兆。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增刻了十枚印玺,有人认为这是皇室有意淡化传国玉玺地位的做法。

1127年,金灭北宋,玉玺也随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起被劫掠至北方,此后便销声匿迹。据说传国玉玺后来落到元朝皇帝手中,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曾派遣徐达入漠北,穷追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就是索取传国玉玺,但是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后来有人认为蒙古汗王将玉玺交给了皇太极,但是据可靠史料记载,清朝皇帝所用的玉玺并非是秦始皇的所传之宝。

由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因此也有人怀疑它与和璧根本没有关系,但是这个问题却没人能说得清楚。也许和氏璧正静静地躺在某一角落,等待识玉之人再次让它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1418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