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古今最风流诗,你选哪一首?
#人生最风流诗#<登科后>#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四十六岁中考进士后激兴作的诗。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先世居洛阳,后隐居嵩山。曾任溧阳县尉、兴元府参军等职,晚年在洛阳生活,葬洛东。
孟郊有雅号“诗囚”(即行、坐、寝、食不休、苦吟若囚)之称,流下诗歌500余首,著名诗歌有“游子吟”、“劝学”、“寒溪”等。
“登科后”诗文大意是:
昔日穷困潦倒的生活无许再提,此时金榜提名心情,使我放荡不羁,狂喜难止;快马奔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真想一天览尽,京城洛阳盛开的牡丹花呀。
孟郊书生凤愿,追求金榜提名,二次科考落第,终于三次中考,当然是***难奈,于是写下“春风得意”,要亲自骑马观花“尽长安”、“一日看尽”的迫切心情。把自己心情表露得淋漓尽致,又不失文人大雅形象。好诗!
我认为古今中外最霸气最风流的诗就要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谢邀。我的公号是《读史谈视》。今天来回答“选古今最风流诗,你选哪一首?”这个问题。
诗坛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关于风流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风流,既可以引申为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如“风流人物”。也可以理解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我认为最风流的诗,应该是唐代赵鸾鸾的一首闺房诗,诗文如下:
作者赵鸾鸾是唐朝长安城平康坊***场所一位从业人员,这个职业我就不做解释了,大家都清楚。题目起的简洁明了。诗中的檀郎指的是美貌的男子,晋朝美男子潘安,小名叫檀奴,当时的女人都把潘安当做梦中情人,直呼檀郎、檀奴,故而后人在诗词歌赋中就把檀郎作为美男子的代称。紫葡萄就是马奶葡萄,诗人用紫葡萄比喻女人某个部位。
赵鸾鸾是平康坊的著名从业人员,他用自己所感所见所为把艺人们洗澡过程、触摸身体的感觉描写得绘声绘色,如临其境。这首诗可以说是真正用身体写作,木子美与赵鸾鸾相比,简直弱爆了。
这首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解释多了就会触犯头条规则,我就不做过多解释了,诗中没有特别晦涩难懂的地方,大家仔细揣摩。
我选《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写诗人对窈窕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的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作为女性,我觉得古今最风流的诗词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词不仅雄奇阔大,豪放恢弘,而且也有点侠骨柔情的儿女情长。
这首词上半咏赤壁,以景写实,突出江山之胜。下半怀周瑜,因景生情,突出英雄之业,并以此衬托自我,抒发自身怀才不遇之感。结句的“人生如梦”,看起来貌似很颓废,实际是为不平之鸣、激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读后给人一种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它被誉为“古今绝唱”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人给我推荐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他的传记作品究竟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
茨威格是我最喜欢的国外作家,可能是因为我看的外国文学作品少,又或者是翻译他作品的作者语言功底好,总之,我很喜欢读他的小说,包括传记***。
首先是他作品的文字,写得很细腻,读起来好像有一种天生的浪漫在里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对女人的描写很细致,那种女性的温柔缱绻和优雅婉转都描写得特别好,让人读来就能感受到这个女人浑身散发的魅力。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对每一个伟大时刻的发生都描绘得慷慨激昂又恰到好处,本来在我的印象中,这些事情不过是无数书本里面的***之一,可是经过他的描写,我尽然开始在心底欢呼,同为人类,我竟不自觉地为他们感到自豪,不得不感叹他文字的魔力,不动声色地带起了读者的情绪。
《昨日的世界》里面对一战到二战时期欧洲混乱的世界的描写,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家族的兴衰被茨威格的笔记录下来以后,总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些精致富庶的贵族生活,那些惨遭迫害的犹太人,书里面的每一个画面都描绘得很鲜活。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中,茨威格将这位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描绘得也相当精彩,仿佛伊拉斯谟的躁动和嬉笑怒骂都在他的笔尖上。
也许是因为茨威格本是贵族出身,而他笔下的引领世界发展的伟人们又大多来自贵族,所以他能够准确细致地将他们的生活和经历刻画得非常饱满。品读茨威格的文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一战和二战时期,欧洲贵族们的生活状态,体会到那种混乱背景下人物的挣扎。
读茨威格的作品,真正吸引我的是他作品的文字,而那些漂浮在文字上的故事,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印在脑海里了。
说实话,很多国外的文学作品,不管被后世夸得多么宏伟,思想构筑得多么伟大,我是看不进去的,因为有东西方文化差异横亘在中间,我不能体会到那个点。但是茨威格的作品不一样,我可以反复品读他笔下的文字,好像慢慢欣赏一幅画。他笔下的故事虽然简单,思想也比较简洁,但是那种文字的力量,会慢慢浸透你的心,让你无法自拔。我想,这就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茨威格的***⋯特别吸引人他写的家庭女教师,一个陌生女人的來信,看不见的珍藏,象棋的故事都特别吸引人他出身于奥匈帝國治下一个富裕的犾太人家庭,自幼在維也纳接受教育十几岁便开始写诗,后来去巴黎;斯蒂芬,茨威格这个作家,不仅运用扑素语言扣人心弦的艺术手法足资我们借鉴,对于他的整个一生,包括他的创作道路和***的原因和教训也值得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奥匈帝國,,使他丧失了生活的基础,从而结束了他的充满幻想的抒情時代,此后他被迫转向现实,并写出了不少作品(包括历史题材的作品)但这些主要从心理上反映人物性格的作品往往同二十世纪的脉博并不合拍,听起来更象是十九世纪的挽歌的佘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既不甘心同***势力妥协,又不愿同各国进步势力站在一起,只能孤独地背着自己的艺术行囊,徘徊于時代轨道的边缘,从他自己的世界观來说,他感到既然没有力量改变世界,活着反倒不如死掉好,因此一九四二年初,当***气焰嚣张一時之际他便***了,他出版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书中把自己比作一个被追捕的猎物,悲叹世上唯一剩下的艺术就是"向一度为我们所热爱并引以自豪的一切告别的艺术":这就更清楚地说明了他认为自己生不逢辰,是属于"昨日的世界"的
他写的巜家庭女教师》写上个普通女教师的愛情悲剧,在一对小姐妹的心灵中所引起的激荡,从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侧面揭露了社会的冷酷,
巜一个陌生女人的來信"剖白了一个女人在爱情上不求报偿,坚贞不渝,实际上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心世界,同时尖鋭地谴责了资产阶级文化人无情无义,玩弄女性的卑鄙灵魂,
《看不见的珍藏》中那个失明的古董收藏家狂热赞颂"早已随风四散,荡然无存"的艺术珍品正表现了作者本人对于逝去的荣华的悲悼,
这些***与其说客观地描写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性格,不如说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和自白,抒发了作者本人的愤世的情怀。
节录茨威格《断头王后》(断头王后,就是法国大革命中被砍头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出嫁前是奥地利公主)中的一些句子,可以感受一点作品的魅力: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她是所有漫不经心的人里最漫不经心的;她是所有奢侈浪费的人里最奢侈浪费的;她是所有风流轻浮的人里最风流轻浮的。再没有人能比她更好地表现了18世纪的社会风情。她是18世纪的象征,也是18世纪的终结。
她的幸福没有人分享,同样,她的不幸也只能独自承担。
她意识到,命运对自己过于偏爱,她一路顺境,出身王室,成为王后,好运接踵而至,她没有为之付出丝毫努力。长久以来,她一直以为,自己无需奋斗,有大臣臣民代劳,有大把金子出手,万事都可以一帆风顺,她毫不在意地享受了命运的种种赐予,现在才发现,原来这样的赐予也不是不需要代价的。直到需要运用才智和能力来挽救自己和孩子的生命时,她才发现自己的生活一直空虚苍白,她不曾积攒任何与逆境斗争的力量。
她不知道,得到权利的同时意味着承担同等的义务,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再热忱的爱戴也会消退。
苦难只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不能给予人欠缺的品质。
法国在风起云涌的时刻,站在最革命前沿的,呼声最高昂激烈的人,并非就是对革命事业最忠诚,最可靠的人。倒皇派的贵族们,都是出名的无赖和败家子,他们向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王后怎能相信他们进行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当安托瓦内特看到奥尔良公爵为革命摇旗呐喊,当她听闻***们充当革命的先锋,她能对革命报以好感吗?王后的眼里只看到一个个她轻蔑不屑的人物,根本没有考察出革命带来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伟大意义。在一片混乱的革命场景里,她无法明白言论,宗教自由符合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她始终对革命怀有不可化解的仇恨。
你置身于人群却又孤独的活着,他的作品除了表达爱情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表达,那就是同情,在茨威格的长篇***中尤其明显,茨威格在作品中用***的方式去表达同情,是一个很特别的表现手法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文学有两个变化,一方面是个人意识的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而这两个方面,又使建安文学相较汉末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看出曹操的***,个人的印记。这是汉代诗歌所没有的,诗的第一节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的感慨,而下面则写出了天下贤才归于麾下,成就功业的愿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可是从曹操笔下,我们看出了感人肺腑的力量。那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慨,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那种矛盾与忧虑,那种慷慨与悲凉,让读者无不受到感染。
说到个人意识的觉醒,曹操的不少乐府诗也蕴藏着个人的***,深沉而慷慨。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蹊谷为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已经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而更是他在人生路上的悲鸣。他在人生路上战胜了自己,他是英雄。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对个人意识的追求中,又表现出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他们是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当时的一些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文学风格。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生的疾苦的关注,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调。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而另一方面是表现了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旧山河的使命感和雄心壮志,从而[_a***_]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如曹操的《观沧海》,既有曹操对自然美的艺术追求,又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心。
关于建安诗,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我们看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悲鸣,因而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广度,更提高了诗歌的层次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