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先生的画近年来争议颇多,他的画到底怎么样?
范曾先生的画,我觉得几十年不变的画风,书风,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不符合艺术自然规律的。从90年代初开始,几十年还是如此,总是老子出关一类题材,瘦金体书法。
从90年代开始,我第一次接触范老师的作品,非常佩服他的(放牧图),人物线条流畅猶劲,造形准确生动,神***飞揚;书法(瘦金体)别具一格,给人气象一新。
近几年,看到范曾老师作品,拍卖不断新高,我觉得有人在幕后炒作。
我认为,艺术家一生中,不能总是一种风格吃老本,要不断进取,变法出新,才是艺术家的本真,要5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
山珍海味天天吃,几十年一样,怎么行呢?希望范曾老师,象齐白石一样,来一个衰年变法,为中华文化艺术增新彩。
艺术贵于新,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宁忍十个缺点,也不忍一个俗气的习惯。😀
个人之见
范先生早年是在故宫博物院成长起来的,我看过范先生自己写的一些文字。他当时非常刻苦,每天早上泡一大缸子茶,就开始临摹古画,可以说他是比较有传统的功夫的。后来随着一些年的积累,他的功夫逐渐从古人的模式里走了出来,也渐渐有了名气,画的价格开始飙升。他的绘画在国内外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可的,因为首先是他的画面的确是好看,如果从专业角度看可能有更应该提升的空间,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讲,已经够用了;其次,他通过这些年的积累,物质极大丰富,已经不用去为了卖画而奔波,或者去迎合某种风格,因此,固守他自己的风格依然可以让他屹立不倒。从他的流水线画画的事情曝光后,很多人对他很有非议,但是,这种流水线的画法,不止是他有,国外一个非常厉害的画家莫奈也是流水线作业,国内应该是除了范先生还有很多人是流水线作业。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是流水线就忽略他的作品价值,他的作品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市场的价值尺度一直没有明晰的一个标准,其实应该是和画家的个人付出的努力结合画面的表现加上画家的知名度,或者再加上一些社会任职的名头(影响力)来综合评价。他目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学术位置非常高,也培养了很多博士生。而且社会其它任职也非常高,此外还有一点,范先生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捐款是文艺创作者中的典范,所以,我们评价他,应该是一个有良知的、有责任心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还是可以在市场上作为硬通货的,但是现在模仿的也非常多,而且模仿的真实度也很厉害。所以,要购买他的作品也需要有一双慧眼。当然,普通收入的家庭也买不起。有些打算收藏作品的朋友,可以把眼光往下点,可以购买他带的博士生的作品,应该也是可以保值的,价格还可以承受。
范曾的画十多年受过人民喜欢,原因是1)他选择吉祥古代寓言神话传说的题材,2)他会抄作自己,出版大量画集流传百姓中间,使大批人员模仿他的画作.3)网络的便捷发达,信息传播途径快,各种各样的艺术画作,优秀的艺术家作品眼花缭乱,4)细品像范曾的作品,只是单一的铁线勾,多少幅都不变的画法,笔墨重复,就是简单,不足以满足人民的需要,5)优秀艺术家作品在千幅以上,用笔不重复,有视觉冲击力,而且有烟火气有意境的笔墨,6)好作品一定是自己内心创作,不是照佛像照片画的,7,网上各种图片都有,
如何变成自己的,这就看画家的水平7)传统题材像关公达摩钟馗老百姓喜欢,用笔独特很受喜欢也有市场。(图季玉梅作品)
范曾的水平,争议是在什么层次上。国画无非“笔”“墨”,从技法上看,范已无可挑剔,笔法生猛老辣,着色不多,却显淡雅高远。
但是,他的画,确实熟后显得“俗”,此问题是先天带来的,即哲理性艺术性的深刻内涵。范似乎自己也知道,于是,出口总有古典哲学语句,引经据典。但未“化”出。
与齐白石比较,齐“大道至简”,随手拈来一枝一叶,即“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此等哲理境界,不可小觑!而范曾,还需要研究。
我对范曾先生的画印象最深的是他画的《钟馗》,用墨潇洒,枯润善变,一气呵成,气势逼人。另一幅是巜老子出关》,画风飘逸,清新素雅。老子坐在牛背上,想怎么把他的巜道德经》布道到关外去,惠顾更多的生灵,使他的道法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可以说范曾在国画上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在中国国画艺术殿堂有一席之地,这是不否认的事实。
但我也看过关于他的一些报道,比如,他作画时在墙壁上贴十多张宣纸,同时制作同一题材的作品,有人说他象是复印机。大家都知道,作为艺术作品有它的唯一性和不可***性,为了追求其它东西而破坏违反艺术品这一特性,就有点让人多想和质疑了。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习***也多次要求艺术家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创作出新时代人民最欢迊,最接地气的作品。画家刘文西就是榜样,范曾在这一点上还存有差距。人无完人,不管怎么讲,我认为范曾老先生的画还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左安门角楼变身为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了吗?
外城东南角楼,又称左安门角楼,修建于公元1553年,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城墙于1957年后拆除。
民俗学家高巍介绍,旧时左安门东南角楼“是一种地标性的建筑,人们进出[_a***_]城,不管从东边来也好,还是从南边来也好,都是从城墙边绕过来,老远瞧见外城角楼就会心里有个底,知道自己离城里大概多远了。”
如今的左安门角楼,经过两年时间的修复,在传承、保护老北京地标性建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稳固内外结构,升级装饰环境,完善设施条件,打造成代表北京历史文化的特色图书馆,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听一听老北京的叫卖声,看一看老北京人的生活物件,品一品老北京的特色美食……今后,市民走进左安门角楼,就能随处感受到老北京的文化韵味。图书馆内,各种历史文化书籍琳琅满目,将带市民一览北京的前世今生。作为北京历史文化主题的图书馆,角楼图书馆共有三层。一层为主题文化活动及展览展示区,主要举办老北京文化主题展览;二层为地方文献阅览区,现有地方文献图书6700册,纸质报纸30余种、期刊100余种,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同时还会举办小型读书会、文化沙龙等活动;三层为***主题文化活动区。
开馆仪式上,东城区第二图书馆馆长左堃发布了角楼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她介绍,角楼图书馆除了向市民提供阅览服务以外,还面向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爱好者、社区居民等人群,从“阅读北京”、“聆听北京”、“艺术北京”、“品味北京”四大主题出发,开展丰富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如举办文化沙龙、“北京礼仪”课堂、“北京话,话北京”课堂、老北京特色展览、茶香雅集、手作课堂等,让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北京文化的内涵与韵味。
目前,角楼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上线,公众可关注“角楼图书馆”了解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