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化是怎样的?
莫高窟位于敦煌三危山,公元366年,一个叫乐遵的和尚来到敦煌,在三危山脚下看到佛光闪现,光芒万丈,于是他就在三危山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里面念佛修行。
因为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所以佛教东传经过敦煌,致使当地很多人都信佛,所以自从乐遵在三危山开凿了洞窟外,人们开始纷纷效仿他也在三危山上开凿洞窟,此后一千多年莫高窟一直都有开凿,直到明朝关闭了西域,莫高窟被淹没在茫茫的黄沙中。
直到1900年,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在敦煌莫高窟里修行,
王圆篆
在莫高窟17窟发现了月5万卷大量的文书,被当时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斯坦因发现,并且骗走了大量文书带到欧洲。在世界上引起轩然***,敦煌莫高窟从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但莫高窟也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犯,大量文书被运往国外。
斯坦因运送敦煌遗书
1944年法国留学回来的常书鸿知道莫高窟后辞去高薪工作毅然决然来到莫高窟,开始了保护莫高窟的工作,一做就是50多年。
常书鸿
中途出现吃不饱,穿不暖,老婆跟人跑了,但他都没有放弃对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一直默默守护莫高窟。
常书鸿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真心想去一次!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鸣沙山东麓。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历隋、唐、五代、宋、元,共有洞窟约四百九十二个,是由壁画和雕塑构成的艺术综合体。其中壁画分经变、尊像、供养人像、本生故事等,亦有表现历史人物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及古地图《五台山图》。壁画构图生动,色彩绚丽,兼有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泥塑分浮面塑与立体塑两种,唐代以前浮面塑让位于立体塑。彩塑有单身像与群像,群像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佛像居中心,***、菩萨、天王居左右,造型生动,神态各异。佛、菩萨、***、天王用泥塑,而天龙八部飞天龙女等扈从则为璧画,塑、画结合,蔚为壮观;或菩萨用泥塑,而菩萨顶上圆光,身上飘带则用壁画代替,雕塑与壁画融为一体,是一大特色。窟中藏经洞,即莫高窟第十七洞,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现,洞中满藏经卷、文书、织绣等文物五万余件。发现后,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严重破坏和***,也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形成了“敦煌学”专门学科。另有西千佛洞亦为莫高窟之组成部分,创建于北朝晚期,经隋、唐、五代、宋,屡加修建,存有洞窟十九个、壁画雕塑与主窟属同一风格。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石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