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艺术收藏

艺术展览书法

  1. 你参观过书法作品展览吗,观赏过哪些名人的作品,感觉如何?
  2. 展览体书法是不是流行艺术?将来能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吗?

参观书法作品展览吗,观赏过哪些名人的作品感觉如何?

少年时代的我,曾经爱好过书法,但不久便选择文学。进入神木电视台工作后,多次宣传过民国时期与李棠、于右任齐名的书法家王雪樵,对他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非常推崇。

王雪樵,陕西省神木城人,1894年出身于贫寒家庭,天资聪颖,幼时好学,少有书名,12岁为神木城古老的凯歌楼提写匾额,被誉为“神童。”

北京政法大学毕业后,在北洋***农事部供职,因与当局政见不合于1924年退隐家乡。不久,被聘为驻防神木的陕西警备骑兵旅长高志清的代表,在南京西安等地工作,广交同好。

艺术展览书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26年,为庆祝西安解围,陕西各界举行游艺大会。王雪樵应邀参加,受命提写会额,备受冯玉祥、于右任等200多名流的青睐,书名大振。

1930年,王雪樵又返回家乡隐居,深入专修书法。1936年,参加北京笔会,成绩名列第七,誉满塞上,甚至受到部分名门望族的登门拜会。

他遍游北京、太原、五台、西安、杭州、南京等书法名城古刹,搜奇仿古,抚碑读帖,心智增强,眼界开阔,便集中精力对秦汉魏六朝碑碣进认真研究,详细揣摩,刻苦练习,深得其中真谛,独创了“魏隶参合”的体调,书法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特色鲜明,笔划苍劲,风格古朴,气势雄浑。他留下近万件作品、十万余页手稿。后来,应邀在内蒙古扎萨克(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担任***秘书科长兼警备司令鄂贝王子的参谋,1939年病逝,终年45岁。

艺术展览书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38年,日机轰炸神木城,王雪樵的书屋被毁,部分墨迹损失。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子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墨迹,出版了书籍《王雪樵墨迹选》。

展览体书法是不是流行艺术?将来能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吗?

随着书法赛事和展览日趋频繁,于是书坛催生了一种新体,即“展览体”,“展览体” 三字无疑也成为书坛的一个热词。

展览体,是当今书法展览机制的产物,“国展”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最高梦想,犹如古代读书人的科举考试,一旦入展,特别是获奖,便一朝成名天下知,不仅有丰厚的奖金,具备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条件,更是奠定其在书坛的正统地位。要想进入“国展”,就必须要适应“国展”的机制,迎合评委的口味,这样展览体也就出现了。

艺术展览书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展览体是“国展”机制催生的产物。展览体,对引领书法走入传统、走入经典,其意义无疑是正面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过度强调形式而忽视内涵,过度强调技法而忽视书家内心的表达,将书法从“艺”的层面带入了“技”的层面,这无疑是倒退,是对书法发展的阻碍和伤害。

展览体是展出场景加上评委审美素养的产物”,是很有见地的。在书体上来看,展览体包含了篆隶楷行草诸体。在幅式上来说,追求大幅,甚至超大幅。在用纸颜色上,展览体追求的是花色,各种颜色纸都敢用,不惜挖空心思用染色或拼接来达到此效果。在用墨上,展览体不仅用黑墨,有时还用红墨、黄墨、绿墨,而且敢于颜色混杂,等等。

书法艺术不能被展览体时风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时代呼唤着创新,书法也将在继承和创新中得到发展。

笔者认为,展览体书法仅仅是一种书法界观赏性比较高的一种书法。但是谈及价值以及今后的走势,那就不敢恭维了。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街头艺人他们临摹古人的名贴、名句,可谓是炉火纯青。但是他们没有参加过任何这样、那样的书法比赛,以及这类、那类的协会。当然就没有书法大家的称号和名头了。但他们更尊重历史,更尊重艺术。

书法展览体在当今来看,可以比作是流行艺术,但是他要想超越传统艺术,应该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它的出现仅仅是一段流行,犹如过眼云烟,终将不会长久。


 这么多年不止一次和去观看各种大型展览 看多了书法美术大展中充满功利目的的“展览体”,渐觉生厌。没想到一直作为自然书写的书法,发展到今天也终衍生出“展览体”。今天的书法与美术一样处于展览时代,作品形式改变就是制作化取代了自然书写。在展览评比的动力下,“炫技”的“展览体”已成为展览的不良倾向,尺幅巨大、色纸拼贴、迎合某人的口味,体势多为小行草、字和印都繁多……给人予千篇一律感。

  时人重“艺”,古人重“道”。纵观古籍资料,古人把书法作为一种书写需要,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代社会科技发展进步了,日常书写已由钢笔甚至电脑代替了,书写已成为一种“奢侈”,时人刻意把书法变为一种功利甚至职业,书者不是为自己抒***感或交流而书,而是为竞争、展览需要而写,心态是浮躁而扭曲的。古人书写时,往往是边思考边书写,比如:“信札”、“题跋”基本和复印机没什么区别。今天的书法创作往往是抄写古诗词歌赋,这种书法作品少了书者思考和因修改产生的停顿(节奏美),少了书者与文字之间的感情交流,当然更重要的是缺失了自家的真心与情怀。

  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气之弃也。”看来,扬士气,抑杂气,让书法技道并进,唤回失落的文人精神乃为上策。

下面是展览体与高古飘逸的书法对比[灵光一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hilltechnology.com/post/1205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